小朋友的成长,永远都少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宝宝们永远都是依赖爸爸妈妈的,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只有一个完整整的家才能够给宝宝带来的一个完整的童年。下面是幼师课件网(youshijiaoya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玩玩具:父母陪伴引导更重要”,希望对您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不少家长总认为,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不仅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又受到孩子的喜爱。其实,这并非绝对,有时候,父母的爱比玩具的作用更为重要。
一对高学历父母的孩子竟然患上了孤独症。原来,他们都是美国某所知名大学的博士,孩子出生后,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就请了一位保姆,并为孩子购置了大量的玩具让他玩。这对父母担心保姆照顾不周,又怕孩子跑到危险的地方,就买了一个充气的、半人高的圆圈形围栏,把孩子和玩具通通围在了安全地带。在围栏里,玩具应有尽有,孩子可以安全地、尽情地享受玩具带给他的喜悦。虽然孩子很安静乖巧,可是他到了两岁半还不会说话,和父母也没有要亲近的愿望,见到父母时表情更是淡漠。直到这时,父母才意识到孩子的智力发展有问题,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患上了孤独症。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发展,一方面,父母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苦于工作繁忙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于是,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玩具。父母精心为孩子挑选了适合他们各个年龄段发展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玩具,有的甚至还为孩子设置了专门的玩具屋、儿童房,希望孩子有了玩具的陪伴,就不再寂寞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父母们自以为万事大吉了,可给孩子成长造成的损失却不可估量。youshijiaoyan.com
虽然玩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玩具不是万能的,它没有生命,也没有感情,无法替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更无法替代父母对孩子的爱。玩具完全承载父母或者保姆的责任,可能会直接耽误孩子的发展进程。
父母要适当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玩具,用充满爱和友好的语气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用冷淡的语言或手势搪塞孩子,更不能因为借口忙而对孩子不理不睬,或者将孩子丢给玩具去“照料”。同时,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也要给孩子提供探索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独处,学会独自玩耍并操作玩具,这可使孩子在独处中不断内化自己的行为,在成长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youshijiaoyan.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沟通困扰高学历父母 鼓励和分享更重要
沟通,成为困扰如今中高端收入家庭子女教育的第一难题。一项针对全国31个大中城市1000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家庭调查显示,超过65%的高端家庭(高收入、高素质)在学龄前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缺乏专业的指导。被调查的绝大部分家长为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等的中高层管理者,学历层次普遍在大学本科以上。
1.95%的家长将创造力排在决定孩子未来成功因素的第一位,沟通能力则位列第二位。
2.近八成家长表示,不了解用何种方式与孩子正确沟通和交流。56%的家长反映,会经常与孩子在沟通中发生冲突,对幼儿表现出的叛逆,解决的办法普遍是“大人说了算”或是不理不睬,缺乏对孩子意见的尊重和理解。
3.近四成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提高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不愿意与人分享,当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不止等。
4.在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上,仅有17%的家长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公共场合存在过于依赖大人,没办法说清楚话等问题。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
你的孩子幸福吗?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昨日,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做客金沙讲坛,和会场400余位家长分享“育儿经”。
三易标题校长谈幸福
在讲坛现场记者发现,李镇西昨日的演讲题目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和之前通知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出入。一问才知道,李镇西的演讲题目前后改了三次。
“一开始名字叫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我觉得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学习着做更好的爸妈。后来一想既然是给家长们讲,于是我又改成了做最好的家长。但是开讲前20分钟,我突然来了灵感。我觉得无论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幸福是比优秀更重要的事情。”
家庭教育切忌剑走偏锋
2006年的一天,李镇西刚担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不久,一个女孩找到他的办公室,请他转交一封写给家长的信。了解之后李镇西才知道,女孩的父母对她要求极端苛刻,言语粗暴,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孩子又过分溺爱,孩子上课家长就站在校园外顶着烈日守着,大学新生报到全家十几口人全程陪同。李镇西说,现在不少家庭和学校在教育问题上容易剑走偏锋,对孩子的培养不应仅停留在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层面,更应关注的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李镇西倡导“一段路、一席话、一盏灯”的亲子方法,即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读书。“什么时候孩子愿意跟你说悄悄话了,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了。”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李镇西举例说,自己以前班里有个男孩不太尊重别人,说话经常脏话连篇。有一次男孩的家长来学校找老师交流,一开口才发现原来这位家长更是“出口成脏”。李镇西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受到父母影响造成的。因此,希望孩子举止文明,家长自己应该带头做到举止文明。
“幸福和优秀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码事。有时候会遇到两者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希望家长可以首先选择孩子的幸福。然而幸福也不是一味的迁就,战胜自己的缺点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李镇西说。
别替孩子玩玩具
别替孩子玩玩具端午,**的奶奶被我邀请来过节。老人家有一个来月没看到孙子,万般疼爱倾注一身,语言无比温柔,动作特别小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与温情都拿出来。我很理解她的心情,所以决定自己趁机偷懒和金逛街去,让她单独陪**。走之前,我想看看**和奶奶呆在一起是否习惯。
还好,毕竟是血浓于水,虽然多日不见奶奶,但稍微接触后,**就接受奶奶了,愿意要她抱,并不会粘着妈妈。
听说他喜欢玩玩具,奶奶洗了几样玩具给**玩。我看了一会,就觉得有一点点小问题:
**有个组合玩具,多边形的,一边是可以唱歌的,一边是可以当车开的,一边是可以玩弹珠的,正中则是可以敲击的。**一拿到玩具,就低头专注地拉弹珠。可是弹珠有点小,他很有耐心地一点点地扯,刚扯到,又缩走了,他继续扯,如此反复,但是奶奶见他第一次没扯出来,就敲击了中间那个“大圆球”,说:“宝宝,玩这个!”**被打断了,于是也开始敲击大圆球,但很快他又回到那个弹珠上。奶奶又把唱歌的那一面点开了,音乐响了起来:“宝宝,你听歌!”**只好又抬头转向奶奶摁动的地方,但是,这个固执的孩子,他还是继续抠着弹珠……奶奶又来了,“开”动了汽车,“汽车来喽,宝宝!”
**终于把这个玩具一推,伸手去抓脚边的小盆子玩了。
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但是当时我实在忍不住对PP说:“没关系,让他自己玩吧。”只是PP还是照着她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指导着**。
我心想奶奶也不是长期陪**玩,就让她按自己的方式陪吧。于是我上街去了。
不过,心里,还是想:大人,请别替孩子玩玩具。
玩具是干嘛的?在我看来,玩具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的。我甚至把我家的阳台铺上地垫,摆上**大部分的玩具,当成他的“工作间”,因为我觉得他玩玩具就是在“工作”。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我很“摆谱”的做法。我想说的是,孩子其实也有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不要去干涉过多。你觉得可爱好玩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兴趣点;你觉得丑陋得很,根本不入你眼的东西,倒可能恰恰是孩子的“兴奋剂”。
我觉得,孩子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
只要是干净的、安全的东西,我就愿意让孩子接触。
如果是不干净的,我想办法洗干净给孩子玩玩,让他认识认识,如果确实是油漆物或者有可能带来康影响的东西,我就缩短给他玩的时间,但我会尽量让他“尝尝”这东西的模样、颜色等;
如果是不安全的东西,我尽可能在自己的监护下让他“见识”下。
如果是高危物品,坚决抱开,而且平静但坚决地告诉他:“危险!烫!痛!”或者做出很痛苦的表情,让他明白这个东西他不可以碰。
有很多东西,孩子可能因为目前的认知有限,不能了解其中的“妙处”,这可以引导,但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发现,我觉得大人就应该给他专注认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不必去反复指点。请让你的思路跟着孩子走,别试图让孩子的思路跟着你走。
试问,假如你做一件事情,有人不断地在旁边指导你该这样做,要那么干,恨不得全部帮你做完,弄得你又焦虑又不安,根本没办法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你会是什么想法?
所以,孩子,也需要尊重。请尊重他们的发育特点,请尊重他们的思维模式,请尊重他们的需求……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亲子教育更重要?
当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遵照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遭到破坏。
你说的话远没有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心理学中一直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必先改善亲子关系。
想要改善亲子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永远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就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尽量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孩子适合的道路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有些孩子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愿意相信他们。
这中间问题的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错误往往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无限度的想象吓到了。
有些痛苦对于生活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对于生活很重要。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很多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在这个情况下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现实生活中,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因为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信《玩玩具:父母陪伴引导更重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师课件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oushijiaoyan.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经典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