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5月31日新华网) 提起太湖,不知别人,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美”字。太湖之“美”,是从歌中得知的。“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个“美”不在水上有白帆,而在于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在于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也正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美”,才让太湖人把太湖水比作丰收酒,把太湖比作碧玉杯,寄托一片深情。
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美的太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地变成了祸水,让人生畏。报道称,今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 50 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笔者没有调查,也不敢妄断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太湖水质变坏。但报道中的“诸多因素”倒让人觉得其中大有文章。什么叫“诸多因素”?都包括哪些因素?一准儿就是天气连续高温少雨的自然因素?
联想上个星期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披露,江苏省癌症发病率占全国的 12% ,其中环太湖地区就是高发区域之一。不能不让人在自然因素上打个问号。据 2007 年 4 月 4 日 《新华日报》报道,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 崔广柏 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首次从全流域的角度摸清了太湖富营养化的污染“家底”,他认为,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是磷和氮。在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多方面作用中,来自化肥、农药以及禽畜养殖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面源污染的作用要比工业污水的点源污染作用更大 ( 中国环境生态网 )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李华芳也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湖蓝藻爆发背后也是多种因素结合造成的。深入来看,蓝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不是存量水中营养物的浓度,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物的负荷量。持续不断的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007年5月31日中国江苏网)
另外, 5 月 16 日 ,联合国副秘书长来锡考察人居环境建设, 5 月 29 日 就暴发了蓝藻影响水质问题。前后对比,不能不让人生疑。在向联合国副秘书长汇报时说,无锡在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受到挑战,如何保护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工业化、城市化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领导者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太湖水环境的根本好转,是个大工程,需要我们的努力,也希望取得联合国在此方面的指导和帮助。(5月17日无锡市信息中心)从这条消息可以看出,一方面,无锡市对治理太湖环境是有认识的,态度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也表明太湖在环境污染上也确实存在问题,否则,怎么会称“大工程”?
太湖水质变坏给人们再次敲响警钟,环境问题没小事。尽管无锡市在努力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但这毕竟是后话,是应急性的亡羊补牢,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尤为重要的是,如果仅仅看到是自然因素,而不从主观上查找原因,花费的代价太大不说,恐怕这个“牢”也补不好。由此推而广之,太湖水质变坏的警钟,不仅敲给无锡,也值得所有城市对照反思,引以为戒,统筹环境与经济发展绝不是空话,这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应该铭记在各级官员的头脑之中。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摆脱一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否则,污染问题随时可能暴发,成为很严重的民生问题。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