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成以上婴幼儿家庭需要育儿指导
9 成以上婴幼儿家庭需要育儿指导
今年,由于宝宝数量的大幅增加,有关宝宝早期教育的问题也变得迫切起来,育儿专家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婴幼儿早教事业
本报记者于去年 12 月 20 日深度调查我市早教市场后采写的《幼儿早教费堪比上大学》一文,引起许多家长的注意与深思。早教市场中“天价”学费、五花八门的洋招牌和参差不齐的教师水平等等出现的问题,让多数家长望而却步。另据了解,本市至少有 9 成以上的婴幼儿家庭需要科学育儿知识和专业咨询指导服务。最近几家由社区居民委开设的免费育儿指导站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填补早期教育公益机构的空白。
幼儿早教存在多种误区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目前,很多家长都把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画等号,往往忽略了宝宝的体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市民 张 女士的 3 岁宝宝会说简单的英语单词、会背唐诗,但却连站都站不稳。宝宝平时就被圈在家里机械地练习这些 张 女士和其丈夫认为的超常技能,而失去了和同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有关专家认为,宝宝的人际关系培育是家长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实当下出现的孩子自闭、有暴力倾向,以致大学生自私自利、沉迷于网络而逃避现实生活的问题跟他们小时候缺乏人际沟通有着直接联系。
●早教市场成牟暴利工具
上 96 节课就要上万元、学爬 3000 元、给还不知道什么是过生日的小孩子举行一次 1500 元的生日“豪宴”,这些“天价”让人咋舌。个别商业机构凭借着早教服务市场的短缺,在不受物价管理部门的制约下,“大胆”开出价格,把早教当成了纯粹的赚钱工具,而背离了早教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早教“洋化”是利还是弊?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理念,一看这些教育新名词就被吸引住了,可要问我到底是什么,应该是指目前最先进的育儿方法吧?”一位家长这样说道。去年,市民 李 女士不惜花重金把 4 岁的女儿送到一家早教机构培训,上了几门课后,她就犹豫是否该继续让孩子去学习,因为孩子总是嚷着要吃洋快餐,知道外国的圣诞节却不知道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家长们不知道这样对小孩的成长是利还是弊?
● 9 成以上婴幼儿家庭需育儿指导
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里,年轻的父母均为双职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又不放心幼小的孩子上幼儿园,所以 0-3 岁的宝宝大都被交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带养,还有少部分家庭将孩子交给保姆带。而老人的教育观念老化,比较溺爱孩子,易导致其养成不良习惯,据相关机构的一次不完全统计,本市至少有 9 成以上的婴幼儿家庭需要科学育儿知识和专业咨询指导服务。
孩子不会走是因为爬少了
兰溪文苑是沙河口区马栏街道文苑社区所辖的一个新小区,居民大多是年轻人,从春节至 3 月初为止,今年已有 26 个宝宝诞生。为此,社区成立了义务育儿指导站,把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服务作为社区的重要工作。
许丽丽是文苑社区的计生专干, 2005 年开始结合本小区的特点开展社区育儿指导服务,因为她毕业于广东药学院计划生育医学专业,社区的家长们更加信任她,经常提出类似“孩子总是咬手指怎么办”、“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等问题。
有一户人家,已经 1 岁半的宝宝还不会走路,还动不动就便秘,发育也不如别的同龄孩子,连成句的话都不会说。家长没办法就去咨询许丽丽,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孩子的观察,很快找到了原因,原来带孩子的姥姥姥爷嫌地上脏不让孩子爬,总是抱着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不会爬就促进不了脑部发育,学语言自然慢,而老人总抱着孩子,造成孩子的肠子蠕动不好,因此不排便。于是许丽丽给年轻的父母想了个招,把老人支回老家,亲自带孩子。宝宝长时间不运动变懒了,许丽丽就教家长在宝宝饿时不直接把饭喂到嘴里,而把吃的东西放远点让孩子自己爬着去拿吃的。时间一长,孩子本应具有的功能慢慢恢复了。
而“金摇篮”则是马栏街道西苑社区于去年年底成立的一个早教品牌,主要为 0-3 岁的宝宝提供娱乐教育活动场所,同时为家长免费提供交流经验、育儿指导的服务。
西苑社区二楼有一个布置的跟其他办公室完全不同的房间,里面摆了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小摆设,这就是宝宝们的活动室。最近这里就搞了一次宝宝才艺大比拼的亲子活动, 10 个宝宝向大家展示了各自的“特殊”本领。
早期教育是公益事业
社区育儿指导站毕竟不是专业的早教机构,活动场地与设备器材也不尽如人意,其可操作性引起部分人的质疑。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西苑社区特意请辖区单位大连渤海医院为其提供大型活动场地,并得到多位育儿专家的鼎力支持,定期开设跟育儿内容有关的咨询讲座,同时又有效解决了社区义务服务引起的资金问题。针对小区今年宝宝大量增加的特点,文苑社区在今年也有了新打算,要把活动室像某些早教机构那样铺上泡沫拼图地板,再给宝宝们开设几门“专业课”。育儿专家呼吁,早教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公益事业,应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