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教育报
【两会聚焦】
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
――全国政协委员谈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们提出,目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把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其中,进行重点规划;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
在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急需“核心价值”来积极引导
“师洋”、“蒲巴甲”、“尚雯婕”这些名字,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最近一年来,“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超级女生”等选秀节目席卷全国,成就了“平民造星”运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给青少年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冲击。青少年在娱乐消遣中不自觉地确立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态度。
“这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鼓励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等,但也产生了如一夜成名等急功近利的消极价值取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徐枫 不无忧虑地说。
为准确把握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教授张倩红在她任教的学校里作了一项调查,据她了解,虽然现在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康、向上,但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也正日趋多元,在回答“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问题时,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有少部分学生不同意“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少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有利于个人发展”或“为了实现自我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认为,这其中暴露 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 核心价值的迷失。面对青少年 —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倡导什么?应该高举什么样的精神旗帜,这是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陈漱渝说:“价值观念可以呈现多元化,但核心价值应该是一元的、共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我们必须用这个大多数人公认的‘核心价值’,来统领青少年的多元价值取向。”
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切入点,在学 校教育中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青少年就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要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重点规划。”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陈汉彬提出建议。
“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建设一整套较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王晓秋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国民教育各个阶段,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开设由浅入深,由具体事例到理 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制订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简明生动的教材,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逐步深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方面基本内容。
“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切入点。”谈到如何挖掘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这样建议,他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基础和重要来源,其中蕴含的民 族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为大家所熟知和喜闻乐见,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思想养分。”
很多委员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必须生动有效。但怎样才算生动有效呢?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给记者讲了一个他了解到的真实事情:有一篇《天堂和地狱》的童话故事,说的是天堂和地狱里面所有条件都一样,天堂的人生活得康康,高高兴兴,而地狱的人皮包骨头,愁眉苦脸。原来是地狱的人每人手持着一个 一米 长的勺子,舀着了饭吃不到自己嘴里,饿得嗷嗷叫;而天堂的人你舀一勺喂我,我舀一勺 喂他,人人吃得饱饱的。在江西,有个名叫方铭璐的小女孩在看完故事后,深受启迪,主动去帮助一个名叫魏冠中的小盲童,帮他上学放学过马路,帮他读儿童文学故事,帮他从孤独中走出来。
“一本书就改变了两个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 — 如果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去拓展我们的教育方法,寻找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就一定可以将核心价值体系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海飞委员说。
营造青少年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离不开和谐的受教育环境。有人说,当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四位老师分别是:父母、教师、团学组织、网络。对此,委员们大多表示赞同。
一些委员认为,随着中央 8 号文件和 16 号文件的出台,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地也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陈汉彬委员认为,教育部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师资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一些地方在社区和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点,学校还和社区结成对子,建立了校外辅导员队伍,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分层教育管理,“可以说,家、校、社区都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青少年康成长的环境。”
但是,对青少年康成长影响最大,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网络,网络恶搞、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等都给青少年康成长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海飞委员说:“父母、教师、团学组织,有时候这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网络一个‘诸葛亮’,一夜之间就可以‘颠覆’来之不易的传统观念。”
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目前已达 1.37 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超过 8000 万,年增长率 23.4% 。上海市妇联去年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42.5% 的小学生崇拜“黑客”, 32.5% 的小学生有当“黑客”的念头,近 80% 的青少年过早地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图片或文章。
“消解神圣,亵渎经典,网络上‘恶搞’英雄人物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将董存瑞炸碉堡说成是被两面胶粘住脱不了身,这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消蚀剂,必须引起警觉。”陈漱渝委员说。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条文,如网络准入制度、联网登记制度、电子审查制度和年龄段分级标志等,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防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有害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负面 影响。”全国政协委员缪寿良说。
除了关注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外,委员们还指出,有待继续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全国政协委员陈春林表示,一些出版单位或媒体为追求销量和收视率,将一些不康的书刊影视作品推向了市场,其内容往往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格格不入。
对此,委员们表示,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应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不康文化产品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媒体、影视、文学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力。王晓秋委员建议,要以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和主题,创作一批青少年喜爱、有震撼力、有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让青少年在文化娱乐和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把少年儿童最易接受的动漫和游戏作为切入口,让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其中。”徐枫委员建议。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