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
刘珍
【本期嘉宾】
胡兆洪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一级导演
梅子涵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版《芝麻街》总编剧
熊芝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2007毕业论文《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幼儿审美偏爱的视角》
主持人的话
孩子 的成长,几乎是和“动漫”相伴的。很久以前,中国就流传着皮影戏和木偶戏……如果你40岁,也许你会熟悉动画片《渔童》;如果你30岁,也许你看过《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如果你20岁,可能你更喜欢的是《猫和老鼠》《机器猫》;更小一点的 孩子 记住的可能都是洋动漫,《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中国动漫,渐行渐远。它到哪去了?它曾经的风光能再回来吗?而在长大的路上,动漫又在每个 孩子 的心底留下什么?
A 胡兆洪 解密动画片,它不是赚钱工具
问: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动画制作的整个过程吗?
答:拍动画片跟电影一样;有一个选题,选择剧本,根据剧本设计一些视觉效果,人物造型,背景风格;根据写成的剧本做分镜头剧本,再逐个设计每个分镜头画面,根据这些再弄设计稿,根据设计稿再一个个画出来。
在以前手工时代靠手工着色,描线,用摄影机胶片把它排成一组连续的画面,再剪辑配音,这样形成了一个片子。现在很多东西用计算机代替,效率比较高,质量比较稳定。
问:你们厂做《西岳奇童》用了多少时间?
答:在剧本确定以后花了2年时间。对影院的动画片来讲,时间很短。像迪斯尼、梦工厂,他们的技术条件比我们高,但做一部片子花上四五年的时间都是很常见的。
问:您从1994年到2004年,拍了我们都很喜欢的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的五部影院作品:《倔强的凯拉班》《环游地球八十天》《登月之旅》《气球上的五星期》《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我之所以有机会拍到这些作品,是因为投资人――德国电影制片人曼弗雷德・杜尼约克(Manfred Durniok)先生是个凡尔纳迷。他对凡尔纳的研究非常深透,比如《倔强的凯拉班》这部作品在中国甚至都没有中译本。我推荐他《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我说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有几部凡尔纳的代表作,影响很大。最后他终于同意了。本来还想拍《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但是因为他的去世,中断了。
问:《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最后得了华表奖,应该是对所有辛苦与努力的回报。
答:很遗憾的是,这个片子成片杜尼・约克没有看到,2005年3月,他去世了。他看过我寄的影片素材,很满意,说我们终于这样做了――在木偶表演中加了一些电脑特技,内容和手法都在不断进步。
问:现在都在谈国产动画拼不过洋动画,您认为原因在哪里?
答:美国的梦工厂、迪斯尼画面精良,做工效果很好。但我觉得我们的差距还不仅仅是这些,制作工艺差距之大还不如最原本的创意、结构、选题策划这些最源头的东西,当然还有其他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合理稳定的投资额度。
问:目前动画热已经是一种全社会的热,但是您好像更多的是担忧,为什么?
答:现在提到动画都要提产业化,提营销和衍生产品。固然这也不错,我们看到的是衍生产品给创作者带来的利益,但我们不能看偏了。动画本身跟电影一样,是一种艺术,是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描述我们的世界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单纯的赚钱的工具,不能太急功近利。还有一点政府大力扶持,这也是好事。但是扶持政策之下也会出大量的烂片,因为会有一些人利用这种支持来攫取利益。我担忧的是动画热也许并不能给 孩子 们带来更多的好动画。
B 梅子涵 童年短暂,转眼就长出胡须
问:您那个年代的动画有这么热闹吗?
答: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小的时候只看过两部好莱坞的动画片《龙虾》《金发与银发》。一直记到现在每次想起都兴奋。
问:我们小的时候都是在小人书的陪伴下长大的。为什么小人书现在不见了?
答:不能用简单怀旧的心情来问,小孩为什么不读连环画。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丰富,或者说是不同的单调。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机,连儿童文学书籍都很少,连环画是一种最重要的读物。现在有现在的丰富, 孩子 们在他们的丰富里阅读。既然现在动漫丰富, 孩子 们享受这丰富,从理论上说也非常合理。
问: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好作品?
答:不仅要有很妥当的人格意义,深处的思想和哲学,首要的还要有趣。是有涵养的那种风趣、幽默,而不是简单的恶作剧;不是放弃基本立场的迎合童年内心的顽劣。儿童本位不是指没有人格境界。优秀的儿童文学都是具备很高的人格境界的,它们的趣味是这种人格境界的微笑。
问:您曾经做过中国版《芝麻街》的总编剧,《芝麻街》有世界影响,能否介绍一下?
答:那是十年前的事情。它是一个美国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每天一集,每集有一系列故事。表演故事的有动画、布偶、真人。有的在室内,有的是外景。那是一个运用着艺术和文学的方式表达教育内容的节目。火车头是艺术、文学,车厢是教育。很幽默。 孩子 们喜欢,成年人钦佩。
问:您觉得《芝麻街》对于国产儿童动画创作启发最大的地方在哪里?
答:它对所有的儿童节目、儿童文学、艺术都有启发。那就是有趣。什么叫有趣,我前面已经讲过。善于把含义放在富有想象的故事里,而不是直喊。如果直喊好,那么文学和艺术就可以不要了。这个节目真的懂儿童。他们是站在高处让 孩子 快乐和起舞。他们懂人格和尊严,它的故事里从不会指着一个 孩子 和动物说:“你真笨!”他们不说反话,不否定一个 孩子 的幼稚和缺陷。
问:今年上海国际电视节动漫日,《芝麻街》的制片人爱玲・莎曼说,现在全球都缺故事和角色,而文广集团以千万元的投入征集动画创意,却表示对结果并不乐观。剧本和创意好像成为了天下第一难,是这样吗?
答:剧本是基础。任何时候好的编剧都是首先的。好的编剧也少。现在的人太慌忙和急迫,结果使得其实基础很好的编剧、作家,也可能坠变成二流、三流。我们都在经受这样的考验。
问:什么样的人能够为 孩子 写故事?
答:有天真心情的人,相信童话的人,内心简单些的人,对人事的利益不善经营的人,希望每条马路每个窗口都有美好的人。另外,还要讲究语言和叙述。当然,还要有很特别的想象力。他心里的鸟儿总能飞到很高处。
问:对家长您有什么建议?
答:有时间,陪 孩子 一起看看书,看看动画片。 孩子 的童年时光是 孩子 的,也是你的。很短暂,很珍贵,童年转眼就会长出胡须。不要老是说 孩子 坐不住,你难道坐得住吗?
C 熊芝 因为欢笑,所以喜欢
问:“看卡通片、读卡通书、穿卡通衫、食卡通饼、学卡通人”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当今社会中幼儿对卡通的痴迷现状,为什么卡通会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
答:卡通作为视听艺术,能产生比单纯文字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在电视普及的情况下,其独特的视听审美效果极大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
同时,卡通满足了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 的情感需要。卡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家庭中的事实“看护人”,陪伴幼儿度过许多孤独的童年时光。因此许多成功的卡通形象便成为幼儿的伙伴,在幼儿童年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最后是动画产业化的影响。伴随动画推出的书刊画册、录像带等音像制品,文具、玩具、服装、工艺,甚至主题公园、游乐园等等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原有的含义,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之中。
问:你在写作论文过程中,针对幼儿中外卡通形象偏爱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了一个实验。 孩子 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有哪些?
答:这个实验是以上海市6所 幼儿园 的60名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幼儿对喜欢卡通形象选择的结果从排名情况来看,日本卡通形象“哆啦A梦”受到幼儿的最广泛喜欢,其次是美国卡通形象“汤姆猫”。最不受欢迎的是中国传统卡通形象“猪八戒”,受欢迎程度只有13%。其他几个卡通形象,国内形象“蓝猫”、“哪吒”、“黑猫警长”和国外形象“米老鼠”受欢迎程度差异不大。国内卡通形象孙悟空和国外形象“樱桃小丸子”、“加菲猫”相对比较不受欢迎。
问:你们实验中还有一个“微笑”统计,这个结果是怎样的?
答:总体上国外卡通形象给 孩子 们带来更多的欢笑。为幼儿带来最多欢笑的仍然是国外卡通形象“哆啦A梦”,最少的是国内卡通形象“哪吒”。
问:幼儿喜欢“哆啦A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神奇的魔法口袋;长得很可爱;机器猫的贴纸、玩具很好玩。
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猪八戒”?
答:外形难看;形象不良的行为特点,例如贪吃、懒惰;故事不好玩。
问: 孩子 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些卡通形象有没有更为内在的原因?
答:在于卡通形象设计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成人为中心”,是为了让 孩子 快乐,还是过多地承载道德图解和科学教育的功能。
问:对幼儿家长有什么建议?
答:应当为幼儿选择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优秀动画片。同时要尊重幼儿在观看动画时所获得的快乐,不能过于功利。比如有家长为了让 孩子 学习外语,就选英语版动画片;很多家长在幼儿观看动画片之后立即要求幼儿说出,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的结果会让快乐变成压力和反感,适得其反。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