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应该是 孩子 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应以玩为主,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现在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支持 孩子 在 幼儿园 直接捧起小学课本。他们认为,这样会使 孩子 将来上学后对课程不陌生。
幼儿园 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 小学化是近年颇受关注的问题,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发了禁止令。但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有学校将珠算和写字等项目从教学大纲中拿走,但它们仍是 幼儿园 的教学内容。对 幼儿园 而言,“择校”和“小学化”互相借势,愈演愈烈。北京市教委的张先生说,目前家长蜂拥选择优质教育,忽视了 孩子 兴趣、能力、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强行让 孩子 提前学习,一旦上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 孩子 会开始厌倦,挫伤学习兴趣。
“学过小学课程的 孩子 在刚入小学时有优势,但这种优势持续到小学二年级后就不再明显。小学里要学的知识没有必要提前学习,与其急功近利,不如培养 孩子 广泛的兴趣,培养 孩子 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往的能力。过早地给 孩子 灌输知识,会抹杀 孩子 们的天真童趣,很容易使 孩子 过早产生厌学情绪。”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一家 幼儿园 的贾老师认为, 幼儿园 教育应该遵循 孩子 的成长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影响 孩子 的终身发展。单单给 孩子 讲授知识,对于老师和 幼儿园 来讲是轻松的事儿,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贾老师说, 幼儿园 教学“小学化”给 孩子 在身心两个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使 孩子 感到陌生、恐惧,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家庭的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比如, 幼儿园 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他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 幼儿园 多出3倍; 幼儿园 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 孩子 的特点。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 孩子 动起来; 幼儿园 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 孩子 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 孩子 就会觉得小学不如 幼儿园 ,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
提早学习, 孩子 兴趣下降
据老师们反映,提早学习了小学课程的 孩子 ,入小学后学习兴趣不如别的 孩子 高,这部分 孩子 通常表现为听课乏味,学习不带劲,精力分散,上课做小动作,学习不认真。更有甚者, 孩子 进入小学后,由于厌学,出现不爱动脑筋,不遵守纪律,作业马虎等问题。
还有不少小学一年级老师认为,由于许多 幼儿园 所教的小学知识不够规范、准确,给今后的小学教学带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如拼音不准、写字姿势不正、笔画倒置等。一旦养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比较吃力。
某 幼儿园 的马 园长 认为, 幼儿园 的 孩子 应该在玩中学习,通过做各类 孩子 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向 孩子 渗透日常知识。比如:向小学生讲“水”的特点,可以直接告诉 孩子 它是无色、透明、流动的液体。而教育 幼儿园 的 孩子 就得从玩水中渗透,通过与牛奶等其他液体的比较,让 孩子 了解水的特性。
马 园长 说, 幼儿园 的 孩子 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习惯、学习观念。“家长可以提早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当 孩子 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家长最好让 孩子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一些小 孩子 可以考虑明白的问题家长已经直接解答了,久而久之, 孩子 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
马 园长 表示,如果说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家长可以适当教其识字,这样可以帮助 孩子 上学后提高阅读能力,但不要安排小学课程教育 孩子 。不然, 孩子 上学后学习兴趣将会减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幼儿园 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他们也知道过早教幼儿小学课程不符合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可许多家长带 孩子 来报名时,首先关心的是 幼儿园 是否教识字、计算等。迫于生存压力, 幼儿园 也只得“跟着家长走”。正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游戏活动便被提前的教学所替代。
“小学化”不利于 孩子 长远发展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谷立芳认为,儿童发展应建立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玩童才是康的儿童。 幼儿园 应致力于培养 孩子 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性教育”远比单纯地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
有老师说,一些 幼儿园 之所以“拔苗助长”,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值是分不开的。首师大的杨老师就指出,不少家长认为 孩子 送到 幼儿园 是来学数学、背诗读书的。特别是大班家长,每日接 孩子 时第一句话便是今天学了几道数学题,识了几个字……这恰恰是拔苗助长,过早地让 孩子 进入强制的学习对他的身心发展不利,到小学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小学教师反映最难教的是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 孩子 。
幼儿园 提前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起来是往小学靠拢,让小朋友早起步、早领先。事实上,这只会带来眼前短时间的好处,并不利于 孩子 的长远发展。根据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佳发展期理论, 孩子 在学前年龄段最适合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如果 幼儿园 像小学一样,每天让 孩子 上课、做作业,会使小朋友产生上小学好苦好累的惧怕感,这种抵触情绪将成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障碍。另外,小朋友在 幼儿园 里学了小学课程,就会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等到进行正式的小学课程学习时,会不认真听讲。
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 幼儿园 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 孩子 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是培养 孩子 的兴趣,让 孩子 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康、轻松的心理状态。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