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自由的办学权利,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二是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平等;三是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组织举办学校的权利。
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办学的首要任务
对质量的追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却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牺牲教育公平换来教育质量得不偿失,也是政府责任的缺失。从现实利益看,教育公平有利于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从本质讲,教育公平更是全民的利益,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孵化器。
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了教育不公平,但根本还是体制原因,体制使我们还在用有限的教育资金实现教育的不公平,热衷于高标准示范校的建设。在城市,四个中学生住进了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却连安全的校舍都没有。确切地说,我们正在用几十个农村学生的失学、辍学来换取一个城市学生进入示范校!其实,任何硬件标准建设的示范校,永远没有示范意义,因为其它学校永远学不来,只能少数人受益。而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是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的公平,并在此前提下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使绝大多数人受益。
教育不公平增加了杜会负担
从 幼儿园 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伴随 孩子 每一次升学的是家长们的声声叹息和次次焦虑,人们不禁要问: 孩子 上学怎么这么艰难?有人会说,学校那么多,随便上一个不就成了。但为人父母,有几个愿意把 孩子 送入差学校!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做父母的平时可以省吃俭用,而为 孩子 上一个好学校则会倾其所有,毫不心疼。但是,对于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巨额择校费却把他们的 孩子 拦在好学校外面,这往往就意味着这个 孩子 将来很难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就业困难和低收入。
一般情况下,劳动能力差异造成的收入分配差异相对公平,也易被人们认可。即便如此,各国政府还要通过二次分配来调节,即对高收入者实行高税收和对失业者及能力障碍者提供维持生存的基本福利政策。但是,与劳动能力差异造成的不公平不同,因人们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个人劳动能力差异,从而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则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对社会而言这不仅影响稳定,也会大大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相反,如果教育投入得到保障,使人们普遍接受良好教育,使因能力结构造成的失业者减少,不仅会增加社会稳定的因素更会减少福利支出,显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择校收费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平
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换取教育质量提高的价值取向,导致了所谓重点校、示范校的出现,使得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出现差距。教育产业概念的提出,又使择校收费应运而生,公办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更急剧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终于有了向往已久的“优质教育”,而被很多人有意或无意忽视的“基础薄弱学校”也从此诞生,教育不公平日益突显。
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不同
依靠政府现有财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说能够实现,但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大众化在现阶段却有些不现实。这种情况下政府何以实现教育公平呢?其实,对政府而言,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任务是不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是使每一个人,无论其出身富贵或贫穷,都能享受免费的教育。而在高中和高中后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却有另一层含义: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采取考试选拔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保证每一个通过考试的学生都能够入学并完成学业,使有才华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唯一途径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民办教育,进而实现基础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民办教育为主流的格局。在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优势条件下,公办大学要形成这样一个结构:少数高质量的研究性大学加大部分一般的本科类大学。这样既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需求,又可保障教育公平。同时,我们要保证公办大学是低收费水平的大学――以不超过农村地区平均收入为底线。
民办高校、民办职业学校无疑将成为中国教育的主力军,但前提是首先要根本解决他们的产权问题。一旦民办学校的所有权问题从法律上得到根本解决,他们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将不可限量。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