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8日电(记者原春琳)“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终身受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今天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会上,来自全国教育系统的30多名教育工作者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对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孟菲回信的报道刊发后,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潜涛认为,中国传统师德历来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既要道学问,又要尊德性。在以往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常常把师德这一概念理解为教师道德,把“德”局限在道德的领域。总书记的回信把孟二冬的崇高师德概括为“人格的魅力”、“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这一概括,增强了师德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认为,应该使师德建设有长效机制的保证。他建议,在强调教师要“自律”和“慎独”的同时,要通过社会舆论、大众监督等多种形式推进“他律”意识,重视规则与规范的约束作用。
在规范的同时,师德建设也离不开宽松环境的营造。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认为,师德建设要克服浮躁情绪,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尤其注意把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孟二冬生前工作单位的领导,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北大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师德学风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北大正在筹备全校师德建设大会,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吉林大学创新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方法。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举例说,吉林大学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在教师职务评聘、人才选拔、培养和评奖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他说:“教师应该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