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资料 图片 :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出生婴儿和儿童中男多女少导致性别比严重不平衡。
在冈比亚的大部分特困地区都有一个叫“妈妈俱乐部”的组织,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种子基金”的协助下,妈妈们开展了一系列盈利性生产,然后用这些生产收入送女孩去上学。现在,这些地区的女童入学率已平均提高了34%,因早婚而辍学的女孩数量也大大下降。
“妈妈俱乐部”给妇女和儿童都创造了新的机遇。
这是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新发布的《2007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获悉的一个真实故事,也是该报告今年主题的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事例。
12月15日,该报告的中文版在北京公开发布,主题为“妇女和儿童:性别平等的双重收益”。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今年的主题并不仅仅针对儿童。之所以如此,联合国儿基会全球执行主任安・维尼曼女士表示:性别平等和儿童福利密切相关,当妇女获得权利去体验充实且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时,儿童也会茁壮成长并且更加文明、自信;相反,如果妇女在一个社会中被剥夺了平等机会,儿童也会遭受痛苦。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这份报告的致辞中说,在儿基会过去10年讨论的许多问题中,没有一项比妇女权利更处于中心位置。
关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联合国设定的具体目标为:在2005年消除中小学教育中性别差距,并在2015年前消除各级教育的两性差别。然而,中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在全国范围的小学教育中,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为90∶100,初中教育中这一比例为85∶100,成人中男性文盲率为5%,而女性则高达13%。
而且,在经济收入方面,中国男女差距出现了加大的趋势。据中国政府200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妇女占中国全部劳动力的45%,大大高于35%的世界水平,但是妇女当年的收入却仅为男性收入的80%。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仅为71%,比1990年的77%下降了6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新上任的联合国儿基会驻华代表魏英博士认为,中国也有很多方面做得比世界更好。比如中国妇女的平均寿命是72岁,而世界范围内妇女平均寿命为68岁。而且,中国目前的女大学生占全部大学生的45.6%,女硕士生占42%,女博士生占37%,这些都比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她还特别表示,“未来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的资助,用于提高中国儿童的各项状况。”(记者刘坤��)
专家 :性别不平等是中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主因
据中新社报道
对于当前中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现象,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刘伯红今天在联合国社会性别主体工作组在北京举行的 新闻 发布会上说,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新生男婴多于女婴的现象在加剧。而这正是中国男女性别不平等的体现。
数字显示,中国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观察中国零至四岁人口组的性别比可见,一九九0年为一百一十,二000年为一百二十,二00四年进一步提高到一百二十三。
刘伯红说,因为某些人对未出生婴儿性别选择的行为,使女孩连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但目前这却不被人们所强调,人们更多强调的是二十年后中国将有两成男性找不到老婆,这本身就是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表现。
刘伯红对某些人认为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衡的说法给予否定。她说,“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对未出生婴儿进行性别选择的理由,只生一个 孩子 ,为什么不选择女孩而只选择男孩,主要还是中国根深蒂固的男孩偏好文化,以及社会给予了男性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位 专家 还表示,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在农村地区对女孩家庭给予养老金补助的政策,在社会上发起了“关爱女孩”行动,但这些政策的倾斜能否根本改变一些人的生育意愿还很难说。同时,“关爱女孩”行动的推行力度还须加强。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处马和励说,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由于性别选择行为植根于文化的态度,也使得解决这个问题很难,科技的发展,尤其是B超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在婴儿未出生前可以进行性别测试,也让人们更容易进行性别选择。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表示,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领域像男女平等这样,法律规定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五日电记者阮煜琳)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