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一片蓝天,你们的天比我们蓝;
我们共饮一江水,你们的水比我们甜;
我们要求并不高,只是同一条起跑线。”
有一条与城市 孩子 同样的起跑线,是西部农村 孩子 的呼声和心愿;不让西部农村 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是社会的共识和期盼。
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207元,西部为90元,东西部之比由2000年的1.7∶1扩大到2.3∶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304元,西部为121元,东西部之比由2000年的2.3∶1扩大到2.5∶1。全国尚有113个县(市、区)的小学、142个县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其中85%以上在中、西部地区。至于因贫困而失学的 孩子 ,西部地区也远比东部多得多。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差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作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义务教育,应让 孩子 们在起点上享受同样待遇。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东部还是西部,让每个 孩子 接受平等教育,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为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行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在包头市九原区,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给小孩买个书包就可以上学!四川全省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生人均减免各项收费36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2.8%,相当于农民养4头猪或种一亩水稻的纯收入。
“两免一补”带来了实惠,凝聚了人心,但要缩小城乡和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巩固基础教育的基础,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低质量、低效益的教育,不能算是公平的教育。实施“两免一补”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者的管理水平,既是百姓关心关注的话题,更是政府、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只有当西部教育发展起来,农村和城市、西部和东部的 孩子 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的教育才能让人民满意。(崇轶)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