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六一”儿童节,钟祥市一名8岁的小女孩陈吟霰在节日晚会上深情地演唱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且荣获了一等奖。有谁知道,陈吟霰在4年前还是个连“1”都不会数,更不会喊“妈妈”的聋哑女,是“漂亮妈妈”郭勤执著的母爱感动了上苍,终于让女儿开口说了话。
1 艰辛求医 女儿仍然无法开口
郭勤家住钟祥市潞市街,1994年元旦和丈夫陈默结婚。当时,郭勤在一所小学当教师,陈默在钟祥市温峡水库电站工作。同年11月,郭勤顺利生下了可爱的女儿,两人给女儿取名陈吟霰,希望她聪明伶俐,康成长。
陈吟霰长得人见人爱,郭勤和丈夫更是数着日子盼女儿喊“爸爸妈妈”。可是,女儿长到两岁多,仍然没有开口说话。郭勤夫妇着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难道女儿听不见,所以也无法开口说话?
1996年5月,郭勤抱着陈吟霰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在杂志上,她看到湖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耳科有一名老 专家 能作出准确的检查治疗,便只身带着女儿到武汉找到那位老 专家 。经老 专家 检查确诊,陈吟霰在婴儿时期因庆大霉素使用过量而导致药物性听力障碍,左耳听力只有110分贝,右耳只有120分贝。
听到这个消息,郭勤当场失声痛哭。她花了700多元为女儿配了一套盒式助听器,回家使用后作用仍不大,女儿还是听不到任何声音。陈吟霰每次在医院检查治疗,抽血打针,疼得眼泪直流。眼看女儿治病受苦,郭勤心里也不是滋味。然而药吃了不计其数,三岁的女儿还是不会说话。
那几年,郭勤夫妇带着女儿跑遍了武汉、上海的大医院,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债6000多元。尽管郭勤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可女儿仍然保持“沉默”。有些知情人劝她不要再花冤枉钱了,也有不少医生表示无能为力:“趁年轻再生一个吧。”但郭勤坚定地说:“ 孩子 都是母亲的心头肉,既然生下来了,就要对她负责。”
1998年6月,郭勤又向亲朋好友借贷6000多元,带着女儿找到武汉的一家聋儿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她为女儿第二次配上价值6000多元的助听器,感觉效果比较好,女儿终于听到了声音。郭勤非常兴奋,她带着女儿走到歌舞厅,让她去听歌声,感受音乐。然而,这些并没使女儿高兴起来,女儿像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她竟然看着说话人的嘴直发呆。康复中心的老师告诉她,有了听力并不是说就能听会听了,也不是说会听就会说了,这中间还有漫长的道路。老师建议她将女儿放到康复中心,接受科学化的语言康复训练。可是,郭勤一打听,每月至少需要600元的费用,训练时间长短也是个未知数。郭勤不得不把女儿又带回家了。
这时,她从报纸上看到,江苏南京的周婷婷4岁前为聋哑儿童,经父母特别教育,后来不但会说话,而且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的千位数,入选《世界吉尼斯大全》,并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女大学生。郭勤仿佛看到了希望。
2 赤诚母爱终于穿越无声世界
当郭勤听说聋儿康复中心举办函授班,专门培训聋哑儿童家长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陈吟霰不能开口说话,郭勤便刻意和她“聊天”。每次坐车去医院,她不厌其烦地指着窗外反复教女儿:“汽车、楼房。”医院的儿科诊室在三楼,她每次都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边上楼梯一边数“一、二、三”。每天晚上,她都给女儿讲故事。郭勤相信,女儿总有一天会喊“妈妈”!
为了尽快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她白天除了上班、训练女儿,晚上还要看书学习做笔记,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疲倦得趴在桌上睡着了。有一次着凉感冒后,她的嗓子哑了,在教女儿发音时非常吃力,脸都憋红了,还是发不出声音,急得郭勤直想掉泪。一阵咳嗽之后,她吐出了一口血痰。这时,身边的女儿默默地倒来一杯热水,还拿来她最爱吃的苹果递给她。她接过热水和苹果时,看着不会说话但知道心疼母亲的女儿,心头一热,眼泪忍不住扑簌簌直往下落……
为了让陈吟霰增强抗挫折的能力,郭勤经常鼓励女儿,你会画画、会跳舞,知道许多别的小孩不知道的事。她的话让女儿学会了坚强和自信。
1998年10月的一天,她带着陈吟霰到医院治疗,像往常一样牵着女儿上楼梯。女儿却拽着她的手不肯上,脸涨得通红,嘴巴一张一合,非常困难地发出了一个含混的声音“一”。郭勤忙停下来,下意识地看着女儿。女儿张开小嘴,又发出一声怯生生的“一”。女儿终于开口说话了!郭勤欣喜若狂……
为了教女儿说话,她常采用食物刺激法。女儿用手比划着要吃苹果,郭勤拿着苹果就是不给她,一定要女儿说出“苹果”两个字才行。
郭勤把陈吟霰带到大自然中,用女儿感兴趣的东西来激发其好奇心:女儿看星星,她就教她“星星”;女儿看月亮,她就教她“月亮”;女儿哭了,她就写“哭”;女儿笑了,她就写“笑”。她还将这些物体的图案画在纸上,以此来教女儿识字。在家里,郭勤随时要把教给女儿的话写在墙壁上。几年来,家中的墙壁
总是花花绿绿的一片,成为她们家的一大“景观”。
1998年12月28日,是郭勤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刚满四岁的陈吟霰跟她爸爸到外面“游山玩水”回来了,十分想见到妈妈,她则故意躲了起来。女儿情急之中到处寻找,嘴里喊着“妈―――妈―――”。郭勤顿时热泪盈眶。
3 哑女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经过锲而不舍的艰苦训练和特殊教育,陈吟霰终于在四岁时喊“妈妈”了。郭勤知道,对于聋哑儿童,除了 专家 的治疗外,家长的日常辅导十分重要。为了心爱的女儿早日叩开无声世界,1998年9月,郭勤辞掉了工作,陪女儿一起到武汉的康复中心接受特殊训练。
女儿上课时,她就在一边旁听,专心做笔记,回家后照着笔记再给女儿辅导。通过教授的指导,她学会了怎样教女儿认字绘画、唱歌跳舞。她只要看到有关聋哑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不管有多贵,都要买回家认真研究。在她们家的墙壁上、门窗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都贴满了识字 图片 。此外,她还做了许多小卡片装在口袋里,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随时都教女儿学说话学识字。
通过听力和语言训练,陈吟霰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她想上学读书。郭勤没有像一般的父母那样,把女儿送到聋哑学校。郭勤把女儿送进了普通 幼儿园 。
自从上了 幼儿园 ,陈吟霰的进步和变化可大了。在一次绘画比赛中,女儿画了一个女孩左手牵着妈妈,右手牵着爸爸回家的情景,取名《回家》。2000年“六一”儿童节,女儿的这幅画在钟祥市少儿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然而,教陈吟霰学说话还是经过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她的舌头不会灵活翘卷。为了克服困难,郭勤每天早晨起床便叫女儿做她编排的“舌头操”,让舌头翘、卷、顶、翻,进行气流控制、音量调节训练。学汉语拼音对正常 孩子 来说很容易,可对陈吟霰却十分艰难。郭勤整整教了一个星期,女儿才会读“a、o、e”。但是,她的舌头不会往上翘,分不清平舌音“z”与翘舌音“zh”,郭勤便拿出小汤勺放在女儿的舌头下面往上顶,让舌尖翘起来,常顶得女儿直想呕吐,眼泪直流。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郭勤也很心疼……
2003年6月1日,在钟祥市庆“六一”晚会上,陈吟霰满怀深情地演唱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她又表演了优美的独舞。听着女儿的演唱,看着女儿的舞姿,郭勤感觉这几年来为女儿吃的苦仿佛烟消云散。女儿在热烈的掌声中谢幕后,用手语告诉台下的妈妈:我爱你。
现在,她的聋哑女儿不仅开口说话了,而且能歌善舞,能写会画,成绩优秀。人们都说这是母亲创造的奇迹,称郭勤是名副其实的“漂亮妈妈”。
(来源: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