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4日讯(记者 梁国瑞 通讯员 王颖 施水泉) 今天,浙江省卫生厅发布了最新手足口病监测报告:从今年1月份起,截至5月3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98例,死亡1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病例为9例,其余均为临床报告病例。目前,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呈高度散发,未出现聚集性病例。
专家称,防控手足口病,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最关键。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记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浙江省儿童医院医务科科长徐美春。
徐美春介绍说,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臀部、肛门周围、口腔、手心、脚心等处出现半颗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斑丘疹,“就是周围有一圈红晕,中间有一个水疱的那种。”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多。成年人因为体内一般都有该病毒的抗体,发病的概率非常低。
除了上面提到的皮疹和疱疹以外,大多数手足口病病人早期还会发热,少部分病人还会有咳嗽、呕吐的症状,极少部分病例进展快,短期内会出现肺水肿、脑炎、循环衰竭等,“一旦肺水肿、脑炎的话,情况就比较危急了。”徐美春说。
手足口病怎么传播?
据浙江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所所长林君芬介绍,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经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也可以经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另外,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和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手足口病的传播。
“一般的儿童感染这种病之后,过3-7天都会自动康复,只有极个别的会造成病毒入侵脑部等严重症状。”林君芬说。
勤洗手是预防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容易受到感染。如何对这种病进行预防呢?“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是关键,特别是要把手洗干净。”林君芬提醒说。
下面是林君芬提供的几点注意事项,有小孩的父母可要注意看了:
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更要避免小孩接触患病的儿童。
看护小孩的大人,在接触小孩前,替小孩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干净手,并妥善处理好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干净,严禁交换使用。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里要经常通风,多晒衣服被子。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的儿童,父母要及时对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轻症的患儿不必住院,还是在家治疗、休息比较好。
幼儿园和小学也要注意防控
托幼机构以及小学等集体单位,也要注意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天对小孩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小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天晨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送诊或安排回家休息,对患儿用过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