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教师的人数稳步增长。教育成功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接受过良好教育、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它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教师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截止2012年底,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67.75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54.97万人,增长54.97%,幼儿教师队伍的配置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在很多方面与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比、专任教师和幼儿比、城市专任教师与农村专任教师比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方案,激励更多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第二,教师的学历层次持续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师学历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是人们衡量幼儿园或相关教育机构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初期,幼儿主要接受来自于幼儿园的教育,其教师的文化层次整体偏低,不少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幼师毕业的专业人员缺乏。据有关数据显示,至1990年,尚有46%的教师需补高中文化,近70%的教师需补学专业知识,以获取“专业合格证书”。自90年代中期开始,学前教育教师所受教育程度与学历得到较快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迅速扩大,使教师职前教育的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科毕业学历和研究生毕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在不断上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大步向前迈进。第三,教师的专业培训得到重视。师资质量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强学前教师培养与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2010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生提供专业培训。2010年以来,中央实施国培计划,加大对中西部幼儿园长、骨干教师和转岗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城镇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师的人数(师幼比)、待遇、学历、职称等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师总体人数紧缺。尽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呈现日益壮大趋势,但总体看,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优质学前教育发展所需。以幼儿园为例,早在1987年,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就规定,幼儿园0耀6岁幼儿的师幼比不应低于1:7耀1:9的标准配备。但据了解,至今绝大多数城市幼儿园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而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总额更是严重不足,其师幼比差距更大,有的农村幼儿园的师幼比在1:3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50以上。可见幼儿园教师总额差距之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管理难度,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教师地位待遇偏低。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员,隶属于教师系列,应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其地位和待遇理应受到法律的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政策内容,幼儿园教师(划归小学教师行列)具有事业编制的应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应与在编教师基本相同;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应予以保障。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合法地位得不到保障。如许多地方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工资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而非在编教师的工资低于在编教师一倍或两倍,临时代课教师的待遇更低;许多民办幼儿园没有为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其工资待遇又远远低于公办在编教师。第三,教师职称评定指标有限。目前,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还体现在职称评定的不公。按理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公办还是民办、事业编制还是非在编教师,只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并在职工作的,就都属于教师系列。但据有关资料,城市中幼儿教师未评职称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小学教师,有的超过当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农村幼儿园教师未评职称比例更是高达77.5%,这还不包括许多农村未注册的幼儿园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第四,教师整体学历不高。由于以上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一方面导致大量优秀教师的流失,学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教师的尴尬处境也影响了师范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造成学前教育的教师整体学历普遍处于较低层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学历层次看,都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三、推进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已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面对学前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完善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完善,国家先后颁行了相关法规性文件,使学前教育逐渐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但相对其他学段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法》,造成学前教育法律保障缺失,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首先要加强学前教育立法,要规定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对学前教育应付的责任,明确教师的身份。其次要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教师编制体系,重视非公办教师“身份管理”缺失现状,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再次是要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劳动者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使学前教育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实现专业成长。
(二)严格从业标准
长期以来,学前教师因没有明确、严格的从业标准,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低素质人员进入教师队伍,降低了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专业化是靠专业标准或从业标准衡量和体现的。因此,首先要制定和严格学前教师的从业标准,强化其专业特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层次分明、逐级上升的专业化标准,使教师朝着明确的目标奋斗和发展。其次要建立相对严格的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并严格执行教师准入标准和考核,严把教师入职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全方位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同时,要不断改善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教师重要性的认识,使学前教育的教师也成为受人尊敬的、有吸引力的岗位。
(三)重视职业培训
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素质,重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与能力。因此,首先要加强政府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投入,并实现政府经费投入的制度化、科学化,以确保各类培养机构得到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其次,要加强政策引导,给予经费支持、人才支撑和技术指导;同时创新职后培训模式,走在职培训社会化之路,将合理收取学费与自筹经费结合,不仅能激发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还能使教师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在职培训的内容和类型。再次,要注重对培养机构师资和课程体系的投入,尤其是加强经济发展困难地区、西部地区和农村边远地区的师资培训,通过城市优秀幼儿园帮扶农村幼儿园专业发展,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专家走进农村幼儿园进行专业培训指导。
(四)提高教师地位
教师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演进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国家是否重视教育,在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首先要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声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努力改善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工资收待遇,享受和其他教师同等的薪酬;特别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才能吸引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幼儿园工作,保障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增加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再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和培训教师,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幼儿教师资格证颁发门槛;要切实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解决他们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大量农村幼儿园急需的专门人才,使之“引得进,留得下,用得着”,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作者:叶浓 王莉芬 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