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设计意图: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言表现力、感染力有待提高,分析教育目标,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编了搬掉大石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内容简短,富有生活情趣,故事 …,
【设计意图: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言表现力、感染力有待提高,分析教育目标,”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编了”搬掉大石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内容简短,富有生活情趣,故事中三种动物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节及对话简单多重复,幼儿在理解动物突出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拟人化的语言,通过自身声音的变化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搬掉大石头教学目标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背景图一张,动物图卡。
教学实录一、感受不同的动物说话的语气不同。
教师用不同的语气模仿鸡、猫、牛、羊、狗的叫声,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说话时的声音特点。
师:山脚下住着许多小动物,听听看到底有谁?叽叽、叽叽(教师用又细又尖,强度较弱的语气模仿鸡的叫声)众幼:小鸡。
师:小鸡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细细的。
幼B:尖尖的。
师: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幼:很快的。
师:还有谁呢?喵,喵–(教师用细细、慢慢的声音,拉长了的声调模仿猫的叫声)众幼:(孩子们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小猫。
师:小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也是细细的。
幼B:绵绵的。
幼C:软软的。
幼D:慢慢的。
幼F:长长的。
【点评:孩子们非常踊跃地回答问题,他们各抒己见,用简单、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教师所选择的动物是十分熟悉,特别喜欢的。】
师:再来听,哞–,哞–(教师用很慢、很粗的,强度很高的语气模仿牛的叫声)幼A:牛。
幼B:老黄牛。
师:牛的声音什么样呀?
幼A:粗粗的慢慢的。
幼B:又粗又慢。
幼C:很笨重的。
师:你们说得可真棒。再仔细听,下一个是谁?咩,咩(教师用很轻、很温柔的语气模仿羊的叫声)众幼:小羊。
师:谁来讲讲羊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A:很柔软的。
幼B:轻轻的,懒洋洋的。
【点评:教师的模仿绘声绘色,孩子们全都陶醉其中,因此都十分踊跃地用自己能想到的词汇来描绘小动物的声音。】
师:对呀,还有一个小动物,你们来听,汪汪,汪(教师用急促、又高又快的语气模仿狗的叫声)众幼:小狗。
师:小狗的声音什么样?
幼A:很高,很快。
幼B:很短。
【点评:这节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粗细的变化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因此教师通过让孩子们猜测”山脚下住着哪些小动物”,来引发孩子们感受不同动物说话的语气,启发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既紧扣主题,过度自然,又为下面环节成功的攻破活动重难点做出铺垫,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得比较好。】
二、感受并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1.通过串讲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梗概,知道可以根据动物特性用不同动物语气讲述。
师:一天,从山下滚下一块大石头,落在了小猴的家门口,小猴使劲搬,可是搬也搬不动。于是他大声喊:”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好朋友,快来帮我搬大石头吧!”你们猜猜谁来了,【点评: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悬念,目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倾听兴趣。】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叽叽叽叽,我来帮助你”,”喵,喵,我来帮助你”,” 哞–,哞–,我的力气大,我来帮助你”,大家一起使劲,一、二、三,搬掉大石头了,搬掉大石头了。
小结:你们听得真准,不同的动物声音不同,小鸡的声音又快又尖,小牛的声音又粗又慢,小猫的声音又细又绵。根据声音的粗细、高低、快慢的不同可以辨别不同小动物的声音。
【点评:在这里教师及时小结,提炼孩子们的经验,使他们知道我们辨别出不同动物的声音靠的是声音的粗细、高低、快慢的不同。】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熟悉故事内容。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点评:在前面几个环节都是串讲故事,但都是与主题紧紧相扣,教师这次完整地讲述一次故事,使孩子们对故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师:我讲得好不好,学小动物的声音象不象?
众幼:象。
师:你们会不会用不同的声音学小动物的?
众幼:会。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小鸡、小猫、小牛的声音。
【点评:这时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他们模仿得惟妙惟象,不用老师提醒,就能表现出高低、粗细、快慢不同的声音。】
3.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故事中动物的声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