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NO.25

April

19.2019

(每周五更新)


自然 | 灵性 | 趣味








一期一会




“ 教育是一条河流,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里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

教育就发生在那些流动的瞬间。

                                —— 胡华


全文字数:6504 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每天,我们都可以用一种新的心情踏入这条河流,去感受它的变化。而教育就产生在这条河流之中。于是,我们坚定地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平凡的生活。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这条河流中寻找令人心潮澎湃的东西……

 

这一周,杭州师范大学的张三花博士,杭州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傅蓉萍主任以及特级教师沈颖洁老师率领的西湖区11所幼儿园的园长来到花草园访学。


三天的学习,我们之间进行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深度对话。以下是对话内容的记录,分享给一直行走在探寻路上的同行们。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 我们在自然里畅谈教育






01

Q :为什么花草园的教育特别有生命力

01

       A :


为什么有很多用心完成的教育会让孩子心生厌倦?


因为孩子的生命力特别旺盛,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像是“刻舟求剑”,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在生活的河流里,找好一个坐标,去寻找那把“剑”,这是找不到的。

 

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踏入到生活的河流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喜悦和感受。

 

上周五,我陪孩子们一起吃晚餐。政府规定的陪餐制度,每餐都要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幼儿共同用餐。坦率地讲,当觉得陪餐是一个任务的时候,每个人感觉都不太好。但是,当我静下来心来时,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幼儿园实习,感受最深的就是幼儿园的饭菜真香啊!每天中午看孩子们吃饭的时候,饥肠辘辘的我们都特别想坐在那里吃上一口。当时就在想,为什么老师不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呢?

 

陪餐的规定出来后,我们对孩子们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于成人陪餐这件事充满了期待。他们会设想请谁来陪,坐在什么位置上,要怎么教陪餐的老师吃饭……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花草园的陪餐是如何做的

用心陪餐,用爱陪伴

 

这也让我反思,成人总是容易忘了初心,头脑中也总是有很多的对错观,有很多的刻板印象。孩子们却总能顺势而为,随着生活的这条河流找到自己的节奏。他们可以跟随生活的河流奔走,然后,用积极喜悦的心情体验自己和生活的交汇。


当我们用心陪着孩子们一起进餐的时候,和他们之间又建立起了一种新的陪伴关系。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还增加了一起吃饭,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一起做的呢?如果我们的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在一起”,教育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吧!


就这样,我们只是把成人的那些知见收了回来,倾听了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跟随着教育的河流,和儿童一起行走在河流里,之后,有了碰撞,产生了新的美好。而我们也得以修正自己的想法,拥有更多的正见。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 和孩子们一起餐前感恩

当我们用心陪孩子们一起进餐时,

一种新的陪伴关系得以建立。





02

Q :为什么花草园教师书写的

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很有“味道”?

02

       A :


每周一是花草园的教师们上交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的日子,她们会在微信群里,把她们书写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分享出来,我会一一阅读。这周,我特别点评的是李洋老师写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



向上滑动阅览


要坚持,哪怕只有你自己(观察记录)


 大二班 ·李洋老师


不经意间,手机里零星记录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却依旧不知道该以一种什么笔触去写她,因为我钦羡她,却也心疼她。

 

一、她很善良,但有时却被边缘化

小美(化名)性格很好,和班里的任何一个小朋友,都能很快乐地玩在一起,她也从来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小朋友向她发来的邀请。但也因此,当孩子们因为种种原因(同一个小区、同一个课外班、爸爸妈妈同一个单位……)结成“小团体”的时候,她被孩子们有意或者无意地边缘化了。

 

上学期的时候,她和小花(化名)、果果(化名)经常在一起玩。而这个学期,果果去了别的幼儿园,小花(化名)开始经常和叶子(化名)在一起玩,小美显得有点“多余”了。她每次跑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老师,小花说她再也不想和我做朋友了”的时候;又或者每次集体活动的时候,她看着小花和叶子相约坐在一起,自己又想去又担心被拒绝的小心翼翼,我心疼她了!

 

二、她很自律,却也会迟疑不前

每天中午,孩子们散步的时候都会抢着去带队。后来我告诉他们:当我们在楼道散步,大家都走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圆——每个人都是头,每个人也都是尾巴。小美记住了我的话,她从来不会去争着去当所谓的“头”。

有一天,小美吃完饭出来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散了一小会儿了。我看见她一个人站在孩子们旁边,踟蹰不前:“小美,你怎么不去散步?”“洋洋老师,我担心我插了别人的队!”

 

三、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却也在心中画起了疑问

自从听说了园长妈妈可能会来班里陪孩子们一起进餐的时候,她可高兴坏了。这不,周五上午,她在美工区捣鼓了半天,说是要做邀请函邀请园长妈妈来班里。下午,我们练习升旗的时候,小美在院子里遇到了园长妈妈。回到教室,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孩子们。吃晚饭前,小美走到我面前:“洋洋老师,她们都怪我没有邀请园长妈妈来班里陪我们用餐,可是我只是想用邀请函正式邀请她,不想这么随便。我这样不对吗?”

 

我的思考:

1. 钦羡和心疼

如果要我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小女孩的话:赤子之心,自律,坚定自己,重情义……她不忍心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她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却不偏执;她热爱着她周围的一切。我钦佩着她与生俱来的这颗赤子之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身处社会之中——孩子们也一样,他们的社会性正在迅速发展中。当一片赤诚遇上“社会”的小复杂,他们开始有了一些小困惑。

 

2. 要坚持,哪怕只有你自己

要坚持,哪怕只有你自己!这句话源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的一本书《烟囱之城》。想把这句话送给这个小女孩,希望她在有点困惑的时候,一直记得这句话!我也希望,她在未来漫长岁月里,这些看起来的不那么确定(不那么确定的关系、不那么确定的想法……),都将敌不过她内心对自己的确定!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一次别样学习,一种别样体会(教育笔记)

 

周三的时候,有幸带领了一次工作坊的学习,和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一起切身体会“生活化课程”。是分享,也是一种学习。这次学习后,我也进行了一些自我反思。

 

首先是准备不充分。虽然在芬老师和张蕾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备课,但是对于工作坊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以及来参观的老师们的需求,自己本身就缺乏了解,因此在活动中,我自己本身出现了一些脱节的时候:不能接住对方抛给我的“球”,不太能整体把握节奏;其次就是对于“生活化课程”本身知之甚少,并不能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把握“生活化课程”。这让我不由想到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于“生活化课程”,我日日身在其中,仿佛已经习惯于享受它所带给我的一切,但却忽略了我能为它做些什么。这里说到的做些什么,并不是说我们经常谈到的那些在实践过程中一次次的经验、教训总结,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我们单单为“生活化课程”所做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更是“生活化课程”和我们相辅相成的一种现象。我这里想说的“做点什么”,是试图跳出“生活化课程”本身,来谈一谈自己能够单纯为这套课程本身所做的。

 

我想为它做的,是能够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到它的内涵,而非形式,因为这样,这套课程的普及性才会更加广泛,更多的孩子得以回归到真正的传统教育中。

 

我想为它做的,是有更多有深度思考的人在其中看到门道而非热闹,因为这样,我们的课程才会真正具有价值。

 

我想为它做的,是它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因地适宜地扎根生长,因为这样,我们会离我们所追求的美好世界,更近一步!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 我和李洋老师(中)、朱梅画老师(左)


之后,我在微信群评述了她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



李洋老师的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讲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她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赤子之心的小女孩,在大班孩子有点复杂的、慢慢成熟的人际心智中,有时候会被孤立,会被边缘化,看到这些的她,心中的那份心痛和对这一切的接纳,以及她不知道如何去做的尴尬。第二件事写的是我们接待同行参观的时候,她和另外一个老师去分享,因为她只工作了两年,并没有完整地经历这个课程,所以她觉得无法给老师们更多她们想要的答案,心里很惭愧。她就想“我从这个课程中受益,我的心灵游弋在课程里,但是和这个课程的亲密感还不够。”她还想为这个课程多做一些事情。

 

她的书写特别打动我,我感觉里面有慈悲心慈是愿人得乐。世人多只知自求快乐,但慈心不同,他不但求自己的亲人得到快乐,还希望大家都要得到快乐,也会脚踏实地去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顾别人的痛苦,但这悲心则相反,救拔别人的痛苦,可以忘记自己的痛苦。


通过你们的记录,我能感觉到不同教师工作与思考的不同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在记录中,忠实地描述这个孩子是什么样,我看见了,我记录下来。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个孩子,看到一些教育现象,开始反思这些教育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开始看到“山”的构造,看到一些背后的东西。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在这一层境界的老师,你会感觉她的笔触里充满了关爱,充满了慈爱。她写的每一件事情中,和孩子都是有交集的。他们和孩子像两条河流,相互交融。依然是那些教育过程,但是此“山”和第一层境界看到的“山”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里边又有两重境界,一重境界,我们把它叫做智慧。智慧是什么?就是我能够看清楚,又能够接纳他,也能够很好地顺势而为。比如张丽老师这周写的观察记录,她就说“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看到孩子的问题,不用刻意去纠正,去改变,只是创造了很多机会,然后用等待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成长。这就是开始有教育智慧了。



向上滑动阅览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会有答案


小一班 · 张丽老师


小班的第二学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我们的“全幼儿园最可爱们”怎么样了呢?通过一周的观察,我记录了邵童雅(童童)的变化和一些依旧保持的“小执念”。

 

【一些改变】

 

周二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微微老师请小朋友们帮忙把小兔子推到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童童一反“矜持”的常态,第一个举起了手。于是,微微老师请童童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一起去推小兔子。其他孩子们看到小兔子,自动围成了一个“圆圈”。

“我们给小兔子喂一些小胡萝卜吧!”牛梓恒(牛牛)小朋友惦记着早上妈妈帮他带到幼儿园的胡萝卜,激动地说。

“好啊好啊!”其他小朋友已经有点儿迫不及待了。

“我们还是去问问于大大吧。小兔子不能吃太多的食物。”童童提议说。

后来,我们一起去问了于大大,于大大说小兔子已经喂过了,建议我们可以明天喂它。

“童童,你怎么想到小兔子可能已经喂过了呢?”微微老师问。

“因为这只小兔子在我们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跟我说,小兔子不能喂太多,不然会像我们一样,因为积食而生病。”

“那养小兔子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小兔子是不能用水洗澡的。如果小兔子的牙齿长得太长,可以带小兔子去看牙医(去宠物医院)。”

虽然当天小朋友们没有喂成小兔子,但是经过童童的讲述,小朋友们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喂养小兔子需要注意的事项。

童童小朋友也因为临时客串“讲解员”,收获了李木欣(心心)、商涵月(洋洋)为首的一大批“粉丝团”。

那个在老师们百般引导后仍然只用“点头”、“摇头”来表达自己的童童似乎已经寻到了适合自己的“法门”,更多地向我们敞开了内心。

 

【一些“小执念”】


“小张老师,我的衣服不小心打湿了。”刚擦完手的童童拉着衣服走向我。

我弯下腰,仔细端详。为什么要说是仔细端详呢?因为童童对“衣服湿了”的界定跟其他小朋友也有些不一样。

一番“端详”过后,我看到了小拇指大小湿的地方。

“童童,我看到了,湿了一点点,外面的太阳很厉害,一会儿就晒干了,我们加油喝完水早点儿出去玩好不好?”

“好的,那我去喝水了。”

这也算是“小执念”中的一个“大改变”了吧?毕竟之前童童会“坐等”老师帮她换一身衣服后才会进行下一个活动。

当然,这些记录只是童童“变化”和“小执念”中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在想,童童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更能“放开”自己了呢?或许是在小兔子“入驻”童童家之后,或许是在小朋友们说“邵童雅是我的好朋友”之后,或许是在我们和童童之间“秘密约定”实施的过程中。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会有答案。”



达到这个境界已经算一位优秀教师了,但是我在李洋老师的教育笔记中看到了“般若智慧”的种子,就是一颗慈悲心。她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仅是置身度外地去分析它,而是能够感同身受,对自己有很深的反思,对这个世界也有很大的爱和悲悯。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996”,其儿教师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教师们哪里是“996”,有的时候甚至是“796”,很心疼大家。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也许就是你的命运之手把你推到这儿了。你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的时候,把它看成是一个生命的修行,你会觉得这份工作是非常美好的。所以,我今天看到李洋老师的教育笔记,很激动,在这里面她有一种更大的超越,而这些东西已经超出了一个教师所谓的职业要求。


其实真正能做好事情的人,都是超越了职业要求,用比职业要求更高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人。


我也发现一个规律:能把工作做到一种成就的人,都是对工作或者对工作中的对象有着宗教般热爱的人。比如德鲁克,比如稻盛和夫。


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你能写到第一个层次,是很好的,至少你看到了;你写到了第二个层次,是很棒的,因为你感受到了,你分析到了;写到了第三个层次,你是很厉害的,因为你像一个好教师了,你有了教育的行为,你和孩子们水乳交融。但是只有第四个层次,才能够超越现象,形成一种更高的智慧。我们想了解儿童,就必须像丰子恺先生那样。如果你仅仅把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肯定是不够的,要学会用一颗佛心来看待儿童。




为什么教师们的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写得那么真实美好,是因为我们不批评,不评价,同时还给出了方向。就好像登山,登山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说,快一点,快一点。大家可以闲庭信步,可以结伴而行,也可以快马加鞭,最后一览众山小,但是我们都在山上。


我们的教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每一个人都心安,守护着自己的那颗心。因为,无论她们在什么境界,我都是可以接纳的。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 在教育这条河流中,我们每天和孩子们相遇





03

Q :“生活化课程”是如何

让儿童获得各领域间经验的平衡的?

03

       A :


“教育目标”是由布鲁姆提出来的。他关于“教育目标”的观点引领了全球几十年。我国“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也是布鲁姆传统影响下的一个变种。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模型,它初始的目的是指导教育评价,后来才被引入到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领域。但是它“嫁接”得真的成功吗?它作为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教育目标的描述理论是可以的,但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机制,从根本上把握学习发生和人之间的本质,这一部分是缺失的。


儿童发展,我们将其分为五大领域。但是我们很少研究儿童使用何种方式完成这五大领域的整合。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儿童自己能够完成整合,甚至以为领域内容与目标的叠加就是儿童的发展,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当前,在学术领域对布鲁姆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和“全人”教育的主张相悖。而且“他仅是以认知领域为主要切入角度,背后的问题是被严重忽视的,‘分析’可见,‘综合’无踪。”(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冯友梅,李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我们花草园教育特别有特色的一点是,我们一直在帮孩子们完成整合,让他们回到人的本质上


在实践中,教师因为缺乏把握领域之间内在联系的依据,多以独立的领域来做课程的设计,所以往往会陷入手足无措之中。


在进行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具身认知”的理论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我们将教育回归到了情境之中。所谓五大领域的目标,如果没有完整的人,这些教育,都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们尝试先忘掉目标,只将“人”的目标突出出来。结果发现,所有的目标都会达成。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 当我们忘掉目标,只把“人”的目标突出出来时,

儿童的生命力也得以绽放




04

Q :从文化管理到信仰管理,

花草园是如何完成转变的?

04

       A :


对于这个问题,一篇写于五年前的文章,也许能够给你们想要的答案。


左手管理,右手信仰


2004年的9月,幼儿园第一次开始正式招生。十年转瞬即逝,又一个9月来临。这十年间,我们完成的工作很多,我甚至无法将这十年的变化一一列举,只感到时间不知不觉地穿过了我们,流向了未来。

 

静静思考这十年来的成长与变化,我想,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我们很多人借助于工作,开始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人的身心修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建立与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十年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新的变化与新的方向在哪里?

 

我想,经过十年的历练,我们应该更自然,更沉静。当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于内心深处时,教育不再是我们说了什么,我们站到那里,就会非常地有力量。

 

德鲁克曾说:一个好的机构要“左手管理,右手信仰”。我不再依靠简单的管理,而是和教师们一起思考我们做的事情的意义在哪里,探寻每一件事情背后的源泉和意义感。

 

当教师们逐渐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和源泉所在时,就会逐渐将其视为信仰,也就渐渐能看到自己的使命和自己将要寻找的目标。当每个人都能够赋予工作积极的意义时,机构的力量也就显现出来了。而未来,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每一个人身上的潜能和他身上蕴含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米哈里创造了一个词“Flow”,可译为“心流”、“意识流”、或者“沉浸”。工作中,当你有Flow的时候,你的快乐意识流就被启动了。这是一种将个人心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当“Flow”产生时,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因为你把自己的心力、意识流完全地投入到某个活动上了,你享受到了那种高度的兴奋感、充实感、满足感、愉悦感。当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产生这种心流的时候,信仰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如果我们能从儿童身上学到“Flow”的感觉,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目标。没错,从今天开始,我们应将儿童视为自己的信仰。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每次的交流,都会给我们带来深度的思考。在这几天的共同学习中,我想表达的东西也很多。最后我只想用这句话,送给和我们一同学习与分享的人:与你同行的人,比你要抵达的地方更重要!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  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我们的思想也汇聚成了一条河流

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静静流淌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购书信息  


“只有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才有可能实现留白的教育。”


展现胡华园长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给童年留白》一书正在热卖中……如有需要,可购买阅读。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www.dwz.cn/7EWiHU

?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k.weidian.com/tOuu9GKx

点击可进入微店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录音转录 | 李文老师、王晨琳老师、

吴钰杉老师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19年04月19日

*



推荐阅读

要想设计出精彩的课程,教师的价值观得有高度

2019年3月29日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儿童比你想象的更会学习——“生活化课程”背后的儿童学习

2019年3月22日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文化是“生活化课程”的根

2019年3月15日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自然|灵性|趣味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花草园教育 | 教育创新 · 教师管理 · 课程经验,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