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
天
看
书
拉
臭
臭
学
习
吃
饭
做
游
戏
睡
觉
这些是幼儿园的教师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孩子们的生活百态。看到很多,听到很多,今天,教师们就想把他们看到的和大家聊聊!
在说之前,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你听说过“布瓜”吗?
”
是不是有人把布瓜当傻瓜、木瓜之类的东西,其实布瓜不是瓜,布瓜是法语Pourquoi音译,意思是“为什么”。《布瓜的世界》是用一个个童真的问号搭建起来的世界……
布瓜的世界
两千七百万年前,某个春暖花开的快乐早晨,全世界会说话的孩子,突然在梦中收到来自神秘星球的指示。
他们共同决定,在过完三岁生日的第二天凌晨起,
就要开始不停地问: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奇怪的是,一开始并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对劲,也没人反问他们“为什么?”
最初,大人们总是惊讶且语带微笑地回答孩子们的“为什么?
从清晨到深夜,从春天到冬天….
直到数对父母在回答了孩子上千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后,出现严重的人格异常分裂状态,大家才开始真正关心这个“为什么?”所带来的恐怖结果。于是大家也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
就像《布瓜的世界》中所描述的一样,每天,教师们都会收到来自孩子的发问:是什么?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在跟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的时候,教师们也生出了自己的疑问: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孩子们是怎样游戏的?孩子们为什么是这样感受生活的?
在花草园,教师们不但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还要跟孩子们一起学习。
在花草园,当教师与孩子们相遇,孩子们的每个生活定格与成长瞬间都会成为教师笔触下淌出的文字。
1
学习中的孩子们
——透过绘本 用心看
(来自张蕾老师的观察记录)
看见
周五畅游,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绘本中的那些颜色,其中一本书是盲文绘本《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这次畅游我们让孩子们带着眼罩,用手来触摸书上的纹路,孩子们“看”的很认真,他们一边用手摸,我一边轻声给他们读书上的文字:
黄色吃起来就像芥末酱,辣辣的,可有时它又像小鸡的羽毛,软软的……
教室里变得很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听着,谁也不说话,相信他们的脑海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关于颜色的想象。
听见
绘本读完了,我让孩子们继续带着眼罩,把他们带到操场上,天上正好下着毛毛细雨。第一次蒙着眼睛淋雨的孩子们兴奋极了,高兴地伸出手、仰起头、张开嘴,用他们自己能用的一切感官来感受小雨,后来在总结自己感受到的“颜色”时,孩子们说:
朱思涵:妈妈的味道是绿色的,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李天鸣:小雨滴是白色的,因为像冰激凌一样凉凉的。
黄彬宸:黑色像是尖尖的东西,摸上去有点害怕。
张笑嫣:我的好朋友是红色的,因为她像草莓一样甜。
感受
有这样一些颜色,可能无法用眼睛来看,而要是用身体和心灵来感受……孩子们的描述太生动了,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即使闭着眼睛,每一个毛孔都能迅速张开来接纳周围的一切,而我们却更容易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向孩子学习,向他们致敬!
感受再感受
我喜欢思绪飘向遥远的宇宙、然后不断拉近,最终抵达心房的感觉。我的心和宇宙深处是同样深邃的,允许我的思绪飘一会、再飘一会吧——请跟随我的目光,说不定我们能看到更有趣的世界呢!
”
2
游戏中的孩子们
——我们很喜欢这样游戏
(来自王彩霞老师的观察记录)
看见
每当午睡时,小Z在睡不着的时候,床便是他唯一可以进行游戏的“道具”,他会把自己的床想象成是一艘“宇宙飞船”;而自己就是一个宇航员;用被子围出一个驾驶舱,枕头是他的驾驶仪器,连下床小便的时间也会被他想像成是暂时离开“驾驶室”去舱外维修飞船。“打开舱门、关闭舱门,检查仪表盘、坐稳、前进、拐弯、到达目的地”,是小Z在驾驶过程中常用的术语。每当他这样游戏时,我总是会想起《不睡觉世界冠军》这本故事里的黛拉,为了让他的同伴快快入睡,黛拉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而此时的小Z也是让这些奇妙的想象走近自己的梦中。
自由游戏时,树屋的下面是悠悠最喜欢取的地方,这个有些隐蔽的小空间里,是悠悠的“私人厨房”, 悠悠大厨喜欢在里面为“疯跑”的同伴做大餐。隐藏在拐角出的一个桶被悠悠想象成大锅,而且是像幼儿园厨房里那样大的锅,用一个长长的树枝在里面不停的翻炒来翻炒去。当然菜谱的设置也是她在幼儿园一日三餐的给大家做饭,油菜、芹菜、太阳肉、鸡翅、排骨都是悠悠的拿手菜,当饭做好了,悠悠不忘对周围的同伴大喊一声:“要吃饭了,快来吧。“
思考
在这些“假想游戏”中,孩子们的思考是发散式的,他们不会走成人事先规划的路径,而是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够成为他们思想遨游的工具。
创新的头脑不会只看见大家的所见,更会对大家视而不见的细节感兴趣。孩子们的游戏让我看到了开放的头脑是怎么运作的,也打开了那扇被我们成人忽视的多棱角世界的大门。
感受再感受
此时我更想驰骋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安安静静不被打扰,大人们不要奇怪我的自言自语,不要取笑我的怪异动作、不要诧异我的天马行空,这些通通都不要,我只想得到安静的注视和真诚的欣赏。
”
3
生活中的孩子
——我其实没有那么坚强
(来自吴婷婷老师的观察记录)
看见
小W在很多大人和孩子眼中就是一个“小坏蛋”,在班里,只要一有“坏事”发生,孩子们肯定会说:“那一定是W。虽然有可能并不是他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坏坏”他,这两天内心似乎很脆弱。
故事一
跆拳道课时间
教练在带着孩子们做热身,突然一股“异味”传过来,只见小W弓着身体,老师赶紧过去看,只见他表情很痛苦地抬头和我:
“怎么办,我吐了?
说完,他很紧张地看着我又问:“怎么办?”
如果我再不舒服,我明天就不来了,我肯定不来了。
“反正我就吐了,我昨天晚上也吐了,我在家还吃药了。”
孩子
老师
“没关系,现在你和我回班,把衣服换了,我需要拿墩布过来把这里擦干净,好吗?”
“你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呢?”
故事二
午饭时间
老师:“所有小朋友都搬椅子上位吃饭了,你怎么不搬椅子。”
“不行!”
“我不能吃饭,我一吃饭就吐了,我肯定一吃饭就吐了。
孩子
老师
“为什么不行!”
“那就给你少盛一点,吃一点吧!”
故事三
轮滑课时间
孩子们在葡萄长廊准备换轮滑鞋,突然小W过来拉着老师的手说:“怎么办,我现在很想吐。”
老师把他拉到一边,顺顺他的背:“怎么又想吐了?”
感受
每天看着他对什么事情都很随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他害怕的表情,在他“坚强”的外表下,其实内心住着的脆弱的小男孩,可是为什么他不敢甚至不会流露自己真实的样子呢?我发现,他只是不想给老师添麻烦,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感受再感受
有时候我只是有些迷茫,不确定大人们是不是如出生时那样疼爱我们,所以我会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我故意捣蛋、故意做“坏事”、故意假装很坚强、每当这些时候请不要生我的气、不要不理我、不要给我讲道理、这些通通都不要,我只想得到一个温暖的抱抱。
”
今
日
看
点
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多层次、多棱角的,无论是在学习中、游戏中还是生活中,他们总是能大放异彩,时时呈现出让成人“哇”的时刻。而不断地发现孩子制造的“哇”时刻、解读这些“哇”时刻并反思”哇“时刻”,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乐趣。
每次记录我们都这样问自己:“我了解每一个孩子吗?我有意愿了解每一个孩子吗?我愿意更深入的观察他们吗?这是我们和孩子们的一种情感联接!
总有些故事,会在春天和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我们,相遇,我们愿意“看见”更多、更多!
观察记录提供教师:张蕾 王彩霞 吴婷婷
照片提供:各班教师
编辑:王彩霞老师
绘本: 节选几米《布瓜的世界》
日期:2017年4月17日
成为我自己
我们在一起
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