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养生
一、饮食养生
1.适当多食甘、淡滋润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水果有梨、柿子、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2.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而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3.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4.忌多吃辛辣刺激。
二、起居养生
1.防寒保暖:“寒露不露脚”,防寒要从足部开始。脚部受凉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和毛细血管收缩,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以使得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发作。
防寒工作的另外一个重点是不要赤膊露身。“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最好的养身之道。秋季是腹泻的多发季,做好腹部的保暖能有效预防腹泻疾病的发生。
2. 早睡早起,保证睡眠: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室内保湿。
三、运动养生
1.走慢跑。
2.登高化悲秋。
3.瑜伽陶冶情操。
4.注意事项:忌运动强度过大!
运动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在寒风中感冒。可在运动前穿着略薄一些,这样可避免运动时大量出汗而导致着凉。
四、精神养生
调节情绪、扫除抑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养生保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五、疾病预防
1.秋季腹泻:秋季人群易感染上轮状病毒,伴有呕吐、感冒、腹泻等症状。寒露前后,温差很大,如果没有做好保暖工作,腹部受凉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引起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故习称“秋季腹泻”。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发烧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
2.口干舌燥症:寒露时节由于天气干燥,秋燥容易侵扰人体,有些人受燥邪影响,经常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光喝水是很难解决的,防秋燥,饮食疗法是不错的选择。
★寒露·幼儿美食
雪梨粥
原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大米100克。
做法:大米洗净,泡30分钟。雪梨洗净,去核,切块;锅中放水,置火上,水开后,放大米,开锅后,放山药,雪梨、冰糖煮至米烂关火即可。
功效:益肺止咳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症。
红枣花生山药粥
原料:红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然后把大米放进去,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煮10来分钟就好了。
功效:红枣具有补气血、睥胃的作用;花生连红衣一起食用不仅脾和胃、滋养调气,还可以补血;山药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粥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撰稿:潘丽丽
制作:袁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