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小喇叭”曾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童年记忆
从前的夏天,晚饭后小伙伴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在街头的老槐树下,听各家的老人们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多是鬼啊、神啊、仙啊,还有凶恶的狼等等,各种恐怖,小伙伴们都听得入迷,但是等到要回家时却个个害怕的要命。于是,你送我,我送你,送来送去就到深夜,故事装点着童年的梦乡。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黑白电视机还是稀罕物,更没有看见过专门写给孩子们的读物了。当然,少数家境富裕的孩子手中有小人书可以读,而更多孩子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眼巴巴地守在收音机里旁边,当“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的声音出现时,我们的眼睛都会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小喇叭”成为几代人人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童年回忆的符号。
一个好故事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
童年需要童话。
童话诞生自每个人心中,隐藏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愿望。有证据表明,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巴比伦河埃及就已经出现了童话故事,公元前二千年诞生了印度和中国最早的童话故事接着有了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童话故事。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之前,童话、寓言故事不仅讲给孩子们听,也将给大人们听。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荣格也说过,童话对所属的大众文化与社会思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
童话本身超现实、夸张、奇特,以及人物 与情节发展天马行空的特点,非常适合处在“泛灵论”阶段的孩子去阅读。在童话的世界里,孩子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到慰藉,想象力得以保护和滋养。这样说来,也就不难理解,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对“小喇叭”那么迷恋、对会讲故事的人格外崇拜了!
好故事会说话,好故事懂孩子,好故事更是孩子成长的伙伴。
那么,让我们用故事喂饱孩子的耳朵吧!
从本月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推出一个“最美的声音”,每天会有一位老师用精心挑选、录制的故事和孩子们说“晚安”。
在此,向每一位爱孩子的老师、家长致敬。向在屏幕后精心为孩子们制作故事的优秀教师袁硕致敬。
关注青幼,关注孩子,我们携手同行!
微信投稿:
631876209@qq.com
发送word格式,注明作者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