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自己
——活教育,全儿童
邬坤旸老师作为鹤琴幼儿园访问教师制度设立以来第一位来自外省的教师,深受鹤琴每一个孩子的喜爱。在加入鹤琴大家庭的一年中,邬老师对教育、对幼儿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张俊教授经常问我们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在张老师看来,应该是“每一个孩子都被关注,都能得到个别化的照顾和支持;每一段时光都被珍惜,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在我心目中,教师发展的优先级是这样的:胸怀、眼光、思路、素养、技能。胸怀大爱,就能笑对一切;眼光长远,就能分清轻重;思路清晰,就能沉着应对;素养全面,就能举一反三;技能精进,就能精益求精”。“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不能止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让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发展兴趣,做有趣味的人”。
鹤琴幼儿园的所有教职工都要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连门卫师傅也天天捧着《活教育》这本书。在上学的时候学习过陈鹤琴先生的“五指课程”,但是没有认真研读陈鹤琴先生专著。这个学期通过研读陈鹤琴先生专著,并对照鹤琴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活教育,全儿童”的大课程观。紧紧的跟随儿童,从孩子的真实问题出发。
鹤琴的课程是我向往的课程,一个学期做2-3个主题。孩子有时间有机会去发现他们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真实需求,随后我们教师跟随孩子对每个主题进行调整。每个大主题都会延伸出不同的小主题,平行班一开始主题一致,但是往往进行到主题的中后期会出现每个班进行班本化主题的活动,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同时穿插进行保正孩子的全面发展。例如:我们中班上学期进行了职业主题,首先让孩子回家调查爸爸妈妈是做什么职业的,完成职业调查表,这个表都是由孩子自己绘画记录,父母拍照和文字注解,随后把调查表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并且通过投票的方式让孩子们决定下一步研究或者体验哪一个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预设警察和医生应该是前两名,但是孩子们的实际投票结果却是糕点师。教师就追随孩子带着孩子们体验糕点师这个职业,随后孩子自己设计蛋糕图让糕点师妈妈做老师带孩子们做糕点,做出来的蛋糕孩子们讨论给谁吃等等。这一步步跟随孩子,关注孩子的生长点和兴趣点的活动更适合孩子的发展。
孩子是环境的主人,环境是给孩子看的,而不应该将成人作为主要欣赏者。班级是每个幼儿每天接触的最基本的环境,也是能让幼儿产生归属感的一个载体。环境的创设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在中二班任教的这一年中,我对环境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班级环境中都是孩子的痕迹,例如公约都是孩子讨论后自己绘画教师在画旁边做注解,孩子的作品都是以孩子的视角来悬挂的。当客人老师来我们班参观的时候都孩子来为他们讲解的。
在鹤琴幼儿园访学的一年里,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压力与机遇并存。也让我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对我的教育观有了革新,也让我意识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里,我会更加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活教育,全儿童”是我的工作信条,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被关注,都能得到个别化的照顾和支持。每一段时光都被珍惜,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
文:鹤琴幼儿园中二班 邬坤旸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