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
—-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讲坛圆满落幕
迎着和煦的春风,伴着柔和的暖阳,在这个草长莺飞的三月,我们又迎来了陈鹤琴先生的诞辰纪念日。3月5日同时也是鹤琴幼儿园“活教育”讲坛第二次举办的日子。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殷雅竹,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孔起英老师、郭良菁老师、王海英老师、陶莹老师以及南京市君望墅幼儿园的园长李微玉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张俊园长的致辞声中,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讲坛正式拉开了帷幕。鹤琴幼儿园的六位青年教师以生动的教育实例为大家阐释了他们是如何践行“活教育”理念,如何“看儿童,找课程。”
小一班的马颖雨老师以《小小铲屎官》为题,向在座的专家同行分享了小一班小朋友和小兔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故事。在照顾小兔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收获了成长与责任。小二班的马境老师以大聪小朋友受伤前后的变化为主题,向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小沙包,大温暖》的故事。在老师、同伴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聪终于找回了开朗自信的自己。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就应该是“每个孩子都被关注,每一段时光都被珍惜”。小三班的姬姗姗老师以自然角中麦草与孩子们互动的故事,向大家阐释了“大自然是活教材”的真正含义,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在小班组的课程故事分享结束后,来自中一班的姜佳佳老师分享了孩子们与光、影的故事。孩子们在探索“光与影”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喜悦,也体验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二班的杨柳老师则从幼儿园小池塘小鱼受伤后小朋友们的所作所为出发向大家分享了《小鱼受伤后…》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在为小鱼举行“葬礼”的过程中,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生命的意义,也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最后为大家带来课程故事的是大一班的林琳老师。生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特殊而富有意义的日子,大家一起过生日,对于小朋友来说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林琳老师不仅介绍了孩子们自己筹备“集体生日会”的过程,还从孩子、家长、老师三个方面分析了本次“集体生日会”的意义。
精彩的课程故事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告一段落,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也表达了自己对课程故事会的看法,他们认为:孩子是真正的研究者、哲学家,课程故事的主人和核心应该是儿童,教师要做的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将孩子们多样化的表征手法和他们的发展走向真实;教师的反馈应作为支持孩子的重要支架呈现在故事发展的脉络中,从而将感性的故事表达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高度,同时将课程故事作为一种对幼儿发展的评估手段,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来自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殷雅竹副处长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她说:“让儿童看得见和看得见儿童这两句话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改变教师的理念去看见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表现给老师看。鹤琴幼儿园的这些课程故事和孩子的表现不亚于瑞吉欧的案例。看得见孩子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在研讨会的间隙,各位参会老师品尝了大一班和中二班小朋友亲手制作的蛋挞和小饼干,香香甜甜的味道正如洋溢在孩子们和老师们脸上甜甜的笑容。
本次“活教育”讲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在未来的日子里,鹤琴人也将继续秉承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在“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真正实现“活教育,全儿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