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幼儿的兴趣生发课程?
如何发现幼儿游戏中的生长点
并基于此将幼儿的游戏引向深入?”
是一个值得长期讨论的问题。
5月23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观察、解读与支持儿童游戏的能力,我园举行“发现支持幼儿游戏中的学习”研讨活动。活动由教养主任付国庆主持,全园坐班教师及跟岗的客人老师们参与研讨。
在付主任回顾微课程理念之后,小一班马丽娜老师分享班级建构游戏案例《长长的隧道》。从捕捉幼儿修隧道的游戏兴趣、到对话助推幼儿兴趣再到师幼交互中游戏的不断持续——隧道从直线到曲线的变化、探索同种积木的拼接到不同积木的拼接组合,拓展从教室到楼道、从平面到斜坡的轨道修建”,老师们感受着小班幼儿迸发出的游戏力量,也更加明晰教师如何基于儿童最近发展区,循着幼儿的兴趣,不断拓展新的学习点,支持幼儿的游戏。
此后,大家分组分别就案例中,“你看到了儿童的哪些学习?你看到了老师的哪些支持行为?如果你是班级教师,你会如何制定下一步的支持计划?”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做小组分享。
妙语连珠碰撞观点,巧思妙想汇集智慧。老师们从学习品质、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剖析幼儿的学习,看见儿童坚持、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怕困难、自主等学习品质,也意识到学习品质与知识和技能是密切联系的,幼儿任何学习品质的表现都离开知识技能的支撑。
老师们还对案例中教师的支持策略进行了梳理。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持续关注与及时引导是游戏走向游戏课程的关键。游戏走向游戏课程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幼儿把游戏玩大的过程,把游戏玩大才会有挑战、有问题,才能引发幼儿的持续的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学习。
老师从核心概念发展的横向拓展、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纵向深入两个方面对下一步支持儿童游戏的计划进行深度分析。
本次研讨,大家以具体的案例深度剖析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支持。大家在思考交流中探析游戏导向微课程建设的方向,获得进一步在游戏中支持孩子的动力。
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
我们将对幼儿的游戏永葆好奇心,
亲近儿童,支持儿童,成就儿童。
撰稿:王萌
图文编辑:杨勤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命绽放
的童年院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