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孩子才能给Ta适宜的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行为不被大人理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才能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做研究型幼儿园。假期里,童林伯伯每周做客广播电台,每周一个主题聊儿童成长,并解答节目直播时听众通过热线提出的问题。
读懂孩子,做学习型家长。本篇跟随节目音频,透过两期关于“无厘头”的探讨,一起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语言,有时比文字有画面感。以下文字,是童林伯伯准备节目时的提纲——《小孩无厘头的四种常见类型》
1
探索型:可爱的自主性
现象表征:比如抓粑粑吃,头伸到围栏被夹住,拿夹子夹鼻子,等等
行为解读:孩子的天性是探索和任性。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因好奇而探索,又因不懂规则和缺少敬畏而任性,他的这些行为是对周围事务的熟悉与了解。童言无忌、童行无邪,孩子正处在成长懵懂的探索期,我们要尊重并让孩子释放天性。
2
适应型:认知的阶段性
现象表征:比如把玩具搬到床上,见人躲到身后,不冲厕所,等等
行为解读: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敏感期。家长认为“无厘头”,其实孩子是在探索。把玩具搬到床上玩,一般是两岁左右,这是对空间的探索;这也是秩序敏感期进行“讲对错、说好坏”的阶段。五岁以后,不冲厕所一般是时间着急,而不是非利他因素。
3
情绪型:自由的舒适性
现象表征:比如喜欢光着脚,反复提醒也没用,家长有顾虑,等等
行为解读:第一层面:站在家长的角度会认为这样不好。不好的原因:一是不卫生;二是认为会影响儿童免疫力。第二层面: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一是因为孩子穿鞋不方便,感觉麻烦。二是来自孩子的一种不愿意受约束的自由。第三层面,科学的角度,光脚有利于刺激脚底的学位,增强其触感。
4
问题型:坏习惯或行为
现象表征:比如摔东西、打人,幼儿教育的六大失误典型特点,等等
行为解读:理解接纳是前提,他是在进行“游戏”;其次,蹲下来沟通,了解原因,帮他理清思路,让他感觉到你们是在帮他;然后,询问“下次再发生这件事情,会怎么办呢”;最后,再讲道理。“不站立场、还原事实、情景模拟、赋能鼓励”,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用温润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变得温润而积极!
透过行为表征,看见儿童内心。懂孩子,需要尊重儿童、研究儿童,需要积累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理解,需要捕捉幼儿的表情信息。
孩子的行为和语言,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有清晰的动机。对幼儿来说,往往,“心理即生理,大脑即未来”。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适时给予正确引导及支持,让他和我们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上模型,是童林伯伯对儿童敏感期的思考。
有时,我们也深深思考,“家长为什么会不辞辛苦地挑选幼儿园?”
除了园所环境和特色差异,家长们更在意——幼儿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介入的方式和引领的策略,体现出来的不同教育理念,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及收获。这是一个园所能让家长产生信赖的深层原因。
幼教是一项修德的专业工程,系统而深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闭眼深思,一遍遍过滤孩子的行为、表情和语言,觉察他的需要、我们应该的回应,共同铺设一条适宜性路径!
童林堡《唱享童年 乐动六一》开启喽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