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林堡每个园都有种植区,葡萄熟了,酸的、甜的、涩的,皮紫内翠、开口流汁。围绕葡萄,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生长回顾、榨汁渲染、科学探究,进行了一场打开“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全领域主题课程。
老师们每天带着孩子们在种植区、滑草区玩耍,孩子们不自觉的就会观察葡萄的生长变化,时不时地“冒”出不同的问题:葡萄为什么会有弯弯的丝呀?我们什么时候能摘葡萄吃呀?葡萄是怎么变成葡萄干的?吃完的葡萄还能再变出来吗?
如何将孩子喜爱游戏的天性和对自然探索的热情相结合,获得体验式的感悟?大班级部老师忙着丰富的532毕业活动,看,中小班和托班级部老师正通过探究性的现场讨论,生成《葡萄熟了》的主题课程,我们一看究竟吧。
01
踮脚陪伴生长
翘首等待采摘
七月初,熊猫班的孩子看着已经长大的葡萄,迫不及待的想摸一摸。摘下一串绿葡萄,小朋友们依次触摸,感知葡萄的软硬度。触摸后的孩子,不停地砸吧着嘴,很想、很想尝尝“老师说的没有熟透的葡萄”是什么味道。
回班后,老师给每位朋友分发了一颗葡萄,小朋友自己洗后,波波老师说,大家愿不愿意尝试咬一小口呢?有的小朋友很果敢,吧唧一大口,小嘴趔趄起来“好酸啊”。孩子们经过自己品尝后发现葡萄不熟不好吃,才明白美味是需要等待的。
等呀等,半月后,孩子发现绿葡萄变紫了,可兴奋了,找布兜、借梯子,享受采摘的欢乐。熟了的葡萄好吃多了,负责园林的贝爷爷说,咱们的葡萄,是从南部山区移植而来,当初是童林伯伯开车把富硒葡萄种植大户专门请来的呢。
02
追踪自然变化
绽放美术创意
葡萄好吃,也很好看。品尝过后,李迪老师拿着一串吃过的葡萄枝儿说,咱们能不能把它再变成“葡萄”呢?瑞瑞小朋友说:老师,我能!璐璐老师端出了准备好太空泥,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揉搓着一颗颗“葡萄”,认真的眼神,专注而迷人。
进了七月,种植区的葡萄像施了魔法,一嘟噜一嘟噜挂满了葡萄架,“老师你看,这个葡萄有两个颜色”。大暑前后,青葡萄换上了新衣,望着一串串的“猫儿眼”,孩子们眼神晶莹剔透:有关注何时能吃的,有留意色彩变化的……
老师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点,分小组活动,或敲染、或拓印,感受着大自然的色彩。托班宝贝喜欢把葡萄捏成汁,再把色彩涂抹在手帕上,渲染成画;小班宝贝在老师引导下,把颜料刷在叶子上,拓印到卡纸,探知叶脉的网络和平行。
03
对照自然生活
探索科学认知
从夏至到秋分,孩子们每次经过种植区,都饶有兴趣地仰望。葡萄未成熟时,老师们用望梅止渴的故事,铺垫教学设计;葡萄成熟后,借助气球变瘪的隐喻,引导孩子制作葡萄干。水灵灵的葡萄,放于通风处,炙晒阳光下,一周就风干了。
把分装在小餐盘里的葡萄剥皮、去籽,接着把剥好的葡萄包在消毒过的纱布里,宝贝们手动榨汁,甜甜的葡萄汁就做好啦!哇,好甜呀!喝过纯天然的葡萄汁,尝过纯自然的葡萄干,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好奇,剥下来的葡萄皮能干什么?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颗颗亮晶晶的大葡萄,剥皮、压汁,再分别滴入醋或小苏打,变了变了,葡萄皮的汁(紫色)遇醋变成了粉色,滴上小苏打变成了蓝色,孩子们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奇,通过手中的魔法,玩得不亦乐乎!
04
融合户外情景剧
成长青涩而自然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葡萄藤下,欧洲班小朋友唱着《蜗牛与黄鹂鸟》,演练起情景剧:“蜗牛哥哥,你想吃葡萄吗,那就快点往上爬哦”!“我们一起加油摘葡萄吧”!
席地围座后,小可爱们像鸟儿一样活跃。“老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这个叶子上有洞,是蚂蚁咬的吗?这个叶子上有好多小路,它是蚂蚁回家的地图吗?”孩子们想象思维一旦启航放飞,老师没好好备课教研,真招架不住哟!
强调幼儿的自主性,以孩子的兴趣为教学主题,无形中激发孩子对教学活动的动力,从观察发现到动手创作,通过本次生成课程,老师再引发思考:葡萄是籽种出来吗?孩子们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活动反思,能内生出许多属于自己的经验。
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戴尔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经验生成,从做中习得、从观察中来、从抽象中联想。通过“葡萄熟了”,让孩子了解葡萄变化,在自然中直观接触获得体验性的教学反思,触摸自然的回馈,感受生命成长的教育!
葡萄熟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来体验童林堡的自然教学法?好多新生家长等不及了,留言关切开学事宜。小编落实了一下,本周日8.2召开园务会研究,新班说明会(唐冶园另行通知)预计8月15日周六9:30召开,主班将提前与您确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