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 聚力教师专业成长
——吴江区实验幼儿园线上专家系列讲座(四)
云端学习 精准助力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上午,《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颜莹主任作专题讲座《教师写作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突围》,颜主任语言精练,以“理论关”、“写作关”、“心理关”三关为基石,关关相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师写作的难点和痛点,并详细阐述了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不同文体的本质属性和表达规则,给予一线教师相关专业指导。
席勒说:“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下午,《早期教育》薛菁华主编作《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相关问题的再思考》专题讲座。薛主编从课程改革的基本逻辑、原有课程的类型、目前审议和改造的具体内容、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各类活动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入手,解读了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课程游戏化的概念,强调课程游戏化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适时重构课程,使其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研讨交流 躬身实践
从教育写作到教育实践,我园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展开了一系列深度研讨。
汤婷婷:颜莹主任从“教育文体写作研究”的视角出发,将教师教育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教育文体逐一叙述,为教师专业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可学习、可操作、可实现的技术路径。从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素材和资源。
王蕴玥:通过聆听颜主任的讲座,我认识到教育写作的目的是需要教师聚焦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相关问题,通过描述、解释、解决的内隐逻辑,实现教育经验的梳理、提炼和规律的总结,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漫长的顿悟。
陈枫:一线幼儿教师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群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对积累的幼儿一日活动素材进行“写作点”的捕捉,要始终秉承幼儿为本的儿童观和课程观,要做幼儿需要的、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
王秋如:我在聆听颜老师讲座的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我的文章应该怎样避免逻辑混乱、缺乏内容的问题呢?这为我以后写论文都指明了方向,我学会辨析相近文体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撰写时的易入误区、困难所在及其破解对策等。
陈秀慧:听完颜莹老师讲座,我明白了如何将“写作”理论转化成“生产力”。颜莹老师直击教师们对写作的疑惑,从“为什么写”、“怎么写”到“写什么”,为一线教师点明了方向,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写作上的不足。
倪雅芸:薛老师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出现的问题,指出了未来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方向。教师要避免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过度”的引导和支持,允许儿童探究,允许儿童犯错,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创造力。
徐琴:薛老师从游戏课程化活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向我们娓娓道来课程改革的逻辑,目前在课程审议和改造中遇到的具体内容,让我们了解认识到课程应是充满灵活性和生长性的,都是为幼儿更好的发展服务的。
郭芷璇:薛老师的讲座讲述到高质量的游戏开展离不开高质量师幼互动,薛主编提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关键,要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支持幼儿深度探究,让重构的师幼互动策略,支持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
张圣瑜:薛主编指出如何优化原有课程,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课程价值往往被忽略,碎片化时间的有效整合,让时间更具有弹性,儿童更加自主,获得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幼儿自主与教师支持之间的有效平衡都给我们了很好的建议。
徐淦颖:课程游戏化实施中课程内容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幼儿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确定和组织课程内容,在资源上也需要提供多样化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
文字 | 严秋辰
编辑 |李静
照片 | 各班老师
审核 | 苏州湾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