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工具 看见儿童 聚焦式观察
互动 行为分析 有效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成长,聚焦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区域游戏的问题,增强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反思能力,是提高评价质量和成效的重要途径。
项目式背景下班级区域如何推进?
Greater
本期教研我们朝七一部的老师就以区域游戏评价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引发对项目式区域及区域评价与支持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一、评价之我知我见
评价与支持
什么是项目式区域评价?观察记录是评价吗?学习故事是评价吗?区域评价一定要游戏结束后再进行吗?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怎么评?
如何提高项目式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
项目式区域活动评价: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引导,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语言、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的方式。
项目式区域活动评价:正确而适宜的评价,是区域活动中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区域活动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最后结果的评价,而是评价过程应该是儿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和发展性。只有正确认识它的作用,才能使区域活动更具生命力,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来推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项目式区域是在项目活动下,幼儿自主学习而开展的与项目匹配的区域活动。而项目式区域活动评价是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材料运用、社会性的发展、创造力的表现、个性品质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在活动中的评价方式可以是“立体式”的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可以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也可以是幼儿对于集体活动中的评价,更加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他评。
关注优师教研,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幼儿的兴趣。让我们更好看见儿童、看懂儿童,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更好推进项目及区域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实时提供幼儿成长所需要的适宜的操作材料,更加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活动区域,而幼儿也能从中获取多元的信息促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考察幼儿的活动结果。
可以判断幼儿发展水平,提供支架助推幼儿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师形成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促进教师评价观念与能力的提升,逐渐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
幼儿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感知和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成活动目标。在区域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针对实践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智慧的老师们提供了一系列分类筐、提示图、成品欣赏图……帮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孩子们一直浸润在美的体验和感受之中,学会了热爱美术、热爱生活。
Tips—梳理知识点:
1.项目式区域可打破传统区域划分,从“分区”走向“融合”,将“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路径,以问题区的形式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2.项目式区域评价,项目的进度应追随孩子的步调,而不应局限于某一个单元时间。项目会带动所有区域联动式的游戏。
3.学习故事是评价,但它是记录某一时段的幼儿发生的行为和教师的解读;观察记录的评价可能更偏向于事实的叙述。
4.项目式区域评价不仅仅是玩好后发生,还可以是在游戏前,对计划的判断和思考;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都伴随着老师的评价痕迹。
我们要鼓励各种区域活动样态的存在。鼓励让区域追随孩子、追随项目。
二、评价之我探我行
1.怎么评?
首先我们确定了评价的六大要素,根据项目式区域评价的几大要素,老师们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思考与梳理。
现场研讨
思维碰撞
凝聚大家的智慧,现场进行提炼概括,老师们用完整、创新、聚焦、渗透对评价进行了解析。
2.项目式区域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关于项目式区域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行为、规则意识、能力发展、整理环节等等;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儿童作品、多媒体、记录表、设计图等等。
多种形式 作用最大化
★教师科学化评价
项目评价表
观察表
大四班的《当娃遇到扎染》项目活动运用项目评价表和观察单进行幼儿区域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可视化评价
项目拉拉书
帮助孩子梳理在区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并聚焦问题。
自制计划书
★班本特色性评价
当“项目地图”
遇上“评价”
幼儿通过前书写的方式连续记录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成功的心情等内容,通过小组的共同记录呈现的项目地图,记录了幼儿的学习历程和思考过程,不断激发幼儿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
★调查式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
个人评价
“点赞互评式”
同伴评价
集体评价
幼儿自己评价自己、同伴评价自己、自己评价同伴等多元化的评价对象让孩子在项目式区域活动中加深自评与他评的习惯,养成反思思维路径。
★问题式评价:
问题式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梳理幼儿的发现,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三、评价之我思我践
老师们通过对中大班幼儿在项目式区域活动中的一系列观察与分析,依据教育目标,利用视频讲述、学习故事、持续性动态观察等记录方式对幼儿的项目式区域活动行为进行评价,观察幼儿在项目式区域中的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对幼儿的表现做出价值判断。
教师策略
支持与回应
聚沙成塔 深入反思
Tips小编提示:
游戏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幼儿现场的行为,其在过程中留下的表征符号,同样是我们解析幼儿行为背后意义的“重要依据”。
反思是助推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来围观一下教研后老师们的学习感悟吧:
观察是理解幼儿的前提。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区域活动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开展都是以幼儿发展需求为本来设计和推进。
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反映出教师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域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需要思考给与孩子的自由度怎么衡量,什么时候需要拒绝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支持孩子。
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自然观察、照片和录像、方便的便签贴、区域活动记表、作业单评析、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项目网络图,聚焦项目评价表,同时通过观察、识别、支持三个阶段来分析幼儿区域游戏表现水平。链接发现的问题提出支持策略,提升幼儿经验。
评价中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在活动中脑力劳动的效率。通过语言的魅力,学习了将深奥的问题转化为浅显易懂的问题。
给予每个孩子表达、表现并得到积极应答、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梳理总结,而更重要的是拓展、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以幼儿问题引发,儿童在区域游戏中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愿意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探究,此时要求教师对幼儿支持应及时、准确。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游戏结果本身,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而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情感的体验,作为评价要素。
结合游戏故事、行动规划、科学调查以及游戏地图等多元评价策略,融入到幼儿游戏与生活中,帮助幼儿解决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多种问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游戏评价有了全新的感悟,在研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对评价的内容、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老师们也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又进一步明确了幼儿评价的精髓,对于游戏评价的探索,孩子在路上,老师也在路上。
文字编辑
金雯琳
图文编辑
高 丹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