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月到二月,都是宋庆龄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月。在这段日子里,集中了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之气魄、文化之瑰丽、情感之动人的最佳契机。
元宵佳节
中国戏曲,好看!
《三岔口》、《拾玉镯》、《霸王别姬》、《弼马温》…京剧经典桥段走进孩子中间,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出出好戏上演!演员在台上表演摸黑对打,孩子们在台下焦急地喊着:“在后面啊,就在你后面啊!”,分外入戏;看完《拾玉镯》,孩子们争先上台,有模有样地学起了推门、开门;虞姬的舞剑和经典的下腰,得到了孩子热烈的鼓掌;齐天大圣与天兵天将的精彩对打更是掀起全场高潮,引来孩子的满堂喝彩!
中国民乐,好听!
民乐可阳春白雪,亦可欢乐无限,一场《动物狂欢》就此开演。不同的民族乐器能拟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惟妙惟肖,感觉好神奇!行云流水的琵琶演奏,像是手指的舞蹈,看得孩子目不转睛;一段不换气的唢呐演奏,连带着孩子也屏气凝神。孩子还与艺术家们一起用乐器演奏演唱《卖汤圆》,水平有限,但功架十足。
中国民俗,好玩!
吃元宵、包春卷;耍龙灯、舞狮子;剪窗花、写福字;捏面人、画糖人……新春庙会上,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工艺和民间游戏结合,浓浓的过年气氛映衬着孩子们的兴致勃勃。既感受了中华民俗的精彩,也体验了中华节日的喜庆。
节日课程
是多元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凝结着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载着自己的文化血脉和思想情怀。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传承着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同时寄托着自己民族的憧憬和梦想。
如何将节日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孩子,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在思考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的有效学习都伴随着感官的共同参与,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心感受。实施节日课程也是如此,只有将抽象的节日文化意义演绎为具体可看的、可听的、可尝的、可玩的,才能让节日的内涵在潜移默化间渗透进孩子的心田。
在宋庆龄幼儿园,我们还有许多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传统节日教育。
更多链接
<< 滑动查看图片 >>
中秋,幼儿园洋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大班哥哥姐姐牵着弟弟妹妹的手,一起喝桂花茶,买月饼,品尝月饼。各种有着中秋文化意义的游戏:后羿射日、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曼舞等,将中秋的传说与美好纳入了孩子的心里。
九
九
为爷爷奶奶做一份礼物,邀请外公外婆来学校联欢,表达自己深深的感谢,共享祖孙的天伦之乐。或是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敲敲背、捶捶腿,请幼儿园退休老师们一起来玩游戏,从小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
新
感
年
恩
感恩!感谢!
每年的感恩是泪水与温暖交汇的时刻。大班的孩子们用中国人最庄重的叩首礼向父母表示感谢,一杯香茶、一条亲手编织的围巾、一张记录爱意的贺卡,父母认真倾听着孩子的谢意,也发自肺腑地感谢孩子的到来。爱在彼此的眼中流淌,情在彼此的心中碰撞。
中国传统节日之精彩,旨在让孩子们分享乐趣,接受滋养。作为一所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校,我们着力于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无论将来走向何方,心中都有一份中国情结。
文 / 徐冰、骆效瑜
执行主编 / 金缨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宋庆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