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腊八是春节的前奏曲,民间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每一个“中国节”都是幼儿园开展传统教育的重要时机,腊八节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用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除了有好喝的粥,还有好听的故事和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 内容简介:这是《中国记忆 传统节日》系列的一个故事,画面温馨可爱,中国风味浓厚,故事很温情。“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孩子们可管不了那么多,下雪了,堆雪人啦……从一家人剥果仁、煮豆粥开始,自然而然的讲述了腊八的过节习俗及节日来历。故事行文慢悠悠的,巧妙地把相关俗语谚语融合文中,比如“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韵味,透着浓浓的亲情 和生活气息。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天还是我们的中国人民警察节。新中国成立以来1.6万余名民警牺牲,30多万民警因公负伤,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
内容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优师教研
杭州市实验幼儿园
许你快乐成长童年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杭州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