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2020年伊始
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在灾难面前
生命可以渺小如草芥
亦可以伟大如山川
而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呢?
亲爱的同学们
锦宝为推荐大家阅读一篇美文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回家》
去体会平凡生命带给我们的万千惊喜
去感受世间万物带给我们的诗情逸趣。
锦宝祝你身体健康、寒假快乐!
《回家》
季羡林
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我仔细观察我的季荷。此时,绿盖满塘,浓碧盈空,看了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国人是相信人心是能相通的。我现在却相信,荷花也是有灵魂的,它与人心也能相通的。我的荷花掐指一算,我今年当有新生之喜,于是憋足了劲儿要大开一番,以示庆祝。第一朵花正开在我的窗前,是想给我一个信号。孤零零的一大朵红花,朝开夜合,确实带给了我极大的欢悦。可是荷花万没有想到,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嘛,我突然住进了医院。听北大到医院来看我的人说,荷花先是一朵,后是几朵,再后是十几朵,几十朵,上百朵,超过一百朵,开得盈塘盈池,红光照亮了朗润园。成了燕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惜我在医院里不能亲自欣赏,只有躺在那里玄想了。
我把眼再略微抬高了一点儿,看到荷塘对岸的万众楼,依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楼名是我题写的。因为楼是西向的,我记得过去只有在夕阳返照中才能看清楚那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今天,朝阳从楼后升起,楼前当然是黑的;但不知什么东西把阳光反射了回去,那三个大字正处在光环中,依然金光闪闪。这是极细微的小事,但是,我坐在这里却感到有无穷的逸趣。
与万众楼隔塘对峙是一座小山,出我的楼门,左拐走十余步就能走到。记得若干年前,一到深秋,山上的树丛叶子颜色一变,地上的草一露枯黄相,就给人以萧瑟凄清的感觉,这正是悲秋的最佳时刻。后来栽上了丰花月季,据说一年能开花十个月。前几年,一个初冬,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雪。小山上的树枝都变成了赤条条毫无牵挂。长在地上的东西都被覆盖在一片茫茫的白色之下。令我吃惊的是,我瞥见一枝月季,从雪中挺出,顶端开着一朵小花,鲜红浓艳,傲雪独立。它仿佛带给我了灵感,带给我了活力,带给我了无穷无尽的希望。我一时狂欢不能自禁。
小山上,树木丛杂,野草遍地,是鸟类的天堂。当前全世界人口爆炸,人与鸟兽争夺生存空间。燕园这一大片地带,如果从空中下看的话,一定是一片浓绿,正是鸟类所垂青的地方。因此,这里的鸟类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每天早晨,最先出现的往往是几只喜鹊,在山上塘边树枝间跳来跳去,兴高采烈。接着出场的是成群的灰喜鹊,也是在树枝间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到了春天,当然会有成群的燕子飞来助兴。此时,啄木鸟也必然飞来凑趣,把古树敲得砰砰作响,好像要给这一场万籁齐鸣的音乐会敲起鼓点儿。空中又响起了布谷鸟清脆的鸣声,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终于消逝在太空中。我感到遗憾的是,以前每天都看到乌鸦从城里飞向远郊,成百,上千,黑压压一片。今天则片影无存了。我又遗憾见不到多少麻雀。20世纪50年代被某一个人无端定为四害之一的麻雀,曾被全国人民群起而攻之,酿成了举世闻名的闹剧。现在则濒于灭绝。在小山上偶尔见到几只,灰头土脑,然而却惊为奇宝了。
现在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带着捡回来的新生回家来了。
阅读赏析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在学术界曾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是深受北大师生爱戴的一代宗师,又是享誉中外的历史语言学家、作家、翻译家、佛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散文纯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季老的文章初读会觉得平凡无奇、朴实无华;再读一遍,方觉文中词简意深、细腻隽永;多读几番,才能领悟出文中所深藏的哲思内涵。这篇《回家》亦是如此,于平常细微处见心中深情,于一花一木中见万千哲思。
季老的一生,真可谓是历经坎坷了。生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长于战火纷飞的人世间,而唯一有希望能显得美好些所谓的留学生涯,也因法西斯的炮火充塞着二战的硝烟。辗转回国,也没有过几年安生日子便遭遇了十年文革。晚年的许多时光,却也只能在病榻上熬过。但是,从这篇《回家》可以看出,即便季老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仍能感受到他的胸襟博大、达观睿智,以及对万物的悲悯和热爱。
季老爱写荷、爱写猫,爱写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他说:“眼睛所到之处,无不令我心旷神怡。思想所到之处,无不令我逸兴遄飞。”在季老眼里,“大自然特别可爱,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一切有生无生之物特别可爱,祖国特别可爱,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这样对生命的强烈爱恋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让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池亭亭玉立、生命力极强的荷花和一位身穿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慈祥的双目谦和地微笑着,睿智博学的头顶飘动着银丝,漫步在曲径通幽、荷花盛放的荷塘之畔……
心中有佛,才能看到佛;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美;也只有纯洁的灵魂所支配的躯体,才能写下这样一份纯真。季老带给我们的感动和热爱,是润物一清流,是淡然一抹笑,是醇厚一坛酒。《回家》,不仅是回到自己日夜眷恋的居所,更是回到自己的生命归宿和精神乐园。
本文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教师 陈露
◎ 想分享给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你也可以【分享到微博】,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右上角的【…】,将我们【推介给朋友】。
◎ 如果您还想浏览更多内容,请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微信公众号ID:优师教研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