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剥完啦
“我剥鸡蛋剥得又快又好”
“为什么今天的鸡蛋壳特别难剥?
“剥出来的鸡蛋坑坑洼洼
怎么和月球表面有点像?”
……
这里可没有进行剥鸡蛋壳的比赛
而是大一班聪慧宝贝晨间吃鸡蛋的小插曲
正是这样最为寻常的一幕衍生出了
大一班的项目式科学活动
以及聪慧宝贝精彩纷呈的“哇时刻”
咦~
老师又投放了一些新“玩具”
孩子们赶紧呼朋唤友
去区角溜达了一圈儿
瞧!这里有好多鸡蛋
1
这里有颗蛋
鸡蛋一上手孩子们便有了新发现
“这个鸡蛋和我们平时吃的鸡蛋不一样”
“摸起来有点凉凉的”
再把鸡蛋摇一摇
“鸡蛋里面还有水在流动
有过帮厨经历的孩子瞬间灵光一闪:
“我知道啦,这是没熟的生鸡蛋!”
孩子们借助阳光和手电筒等工具
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放在眼前观察
通过对比又有了新的收获
生鸡蛋在光照下是透明的
熟鸡蛋不能透光
2
鸡蛋穿新衣
除了对比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
颇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们还为鸡蛋宝宝
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新衣裳
3
护蛋装置1.0版
游戏过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鸡蛋的破碎引得孩子们唏嘘不已
怎么让鸡蛋从桌面上掉下来不碎
成为了孩子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基于这样的使命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可以把鸡蛋装进瓶子里”
“用大米或者沙子把鸡蛋保护起来”
“给鸡蛋裹上一层棉花”
“要不再加一点儿树叶”……
孩子们将讨论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经过自由组合
护蛋小分队正式成立
我们要制作属于自己的护蛋装置
幼儿园的每一处角落
都能看见孩子们收集材料的身影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
第一代护蛋装置已初见雏形
“棉花是软绵绵的”
“大米和沙子有点儿硬”
“不同盒子是拿来固定鸡蛋的”
操作性的实验过程带来了有趣的发现
孩子们认识到不同物质
具有不同属性和用途
“棉花和毛巾比较软
这样的材料有利于保护鸡蛋”
“大米太硬、树叶太薄
这样的材料不利于保护鸡蛋”
鸡蛋的放置也有讲究
“鸡蛋应该在放在中间
四周放满软软的棉花和毛巾
用来减轻鸡蛋落地的缓冲”
鸡蛋没碎
孩子们收获成功的喜悦
鸡蛋碎了
孩子们收获着反思的能力
4
鸡蛋宝宝滑滑梯
“让蛋宝宝从高处落下太残忍了”
当关爱生命的美好品质悄然萌芽时
实验新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蛋宝宝在斜坡滑落还会碎吗?
和直线掉落相比有什么不同?
他们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蛋宝宝滑滑梯游戏的出现
既满足了孩子们继续实验的热情
又成全了童心对幼小生命的呵护之情
5
护蛋装置2.0版
宝贝和聪爸的交流对话
衍生出高空扔蛋的新挑战
孩子们总结前期实验的经验对护蛋装置再设计
新的设计方案出炉后
孩子们遵循内心的声音
成立了新的护蛋小分队
除了棉花、海绵和塑料碗等常用材料
孩子们还结合生活经验
发现降落伞的结构能放慢鸡蛋下落速度
气球能减少鸡蛋着陆时的缓冲力
这些新发现给孩子们带来实验新灵感
对护蛋装置加以武装后
孩子们分工明确
有的负责在二楼进行实验操作
有的则负责全神贯注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各不相同
孩子们记录实验结果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蛋宝宝流出了蛋黄
蛋壳上有许多裂缝白白的棉花被染黄了
成功不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符号
而是跃然在纸上一角的纯真笑脸
屡次“失利”的降落伞护蛋装置
引发了孩子新思考
这不是降落伞?
那什么是降落伞呢?
降落伞装置要怎样做
才能成功保护鸡蛋呢?
……
未来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
护蛋小分队的成员们去探索
千百年来
科学在质疑声中不断进步
那些由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
有着独特而可贵的价值
我们相信
在基于STE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式科学活动中
孩子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还将拥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
童年播散下的科学种子里
有着孩子们探索未来世界的美好缩影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