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我们需要做什么事情?
清明节吃什么?
……
聪慧宝贝对清明节的疑问层出不穷
好奇心更是空前高涨
抓住这一契机
聪慧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带领孩子们慢慢走进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什么?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周一升旗仪式活动中,大五班宝贝把学习到的清明节小故事和全园小朋友一起分享。
清明节做什么?
每年公历的四月五号,人们便迎来了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扫墓祭祖、致敬英烈的日子。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扫墓是追思,更是一种感恩。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清明节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源头和伟大,大一班老师向孩子们讲述着在西昌森林火灾中不幸牺牲的消防员们的英雄事迹。
孩子们为英雄们默默哀悼,并亲手制作菊花和哀思卡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而热爱古诗词的大三班宝贝一起走进了“诗意”清明。瞧~孩子们正在学习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歌《清明》。
孩子们不仅在诗歌中走进了清明节,还用印画的方式艺术表达对清明节的印象。美好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童年的记忆,也充分润养了孩子们的童心。
清明节玩什么?
据说,拔河也是清明节流传下来的习俗,大五班的宝贝们借此机会体验了一把拔河的乐趣,感受到祖先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情。
清明节吃什么?
传统节气往往承载着深厚的饮食文化,清明节也让聪慧宝贝一饱口福。瞧!大五班的孩子们就吃到了软糯香甜的青团,用舌尖品尝属于清明的味道。
“嗯,味道真不错~”孩子们一脸满足地表示。
清明在由一个节气转变为一个节日的过程中,发展成了一个内涵复杂,风俗众多的节日。除了聪慧宝贝和老师们一起开展的活动,清明节还有其他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全面学习一下吧~
清明节习俗
(一)信仰风俗
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信仰的关联最直接。所以在清明这一节日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信仰有关的风俗。
1
插柳戴柳
这种习俗的产生原因有三,一是驱邪避鬼,古人认为柳枝有神性,所以就有插柳户上辟邪的习俗。二是青柳留春。人们想要青青柳枝挽住美好的青春。三是迎接燕子。春天柳枝泛绿的时候,燕子飞来,所以民俗中有清明节插柳枝的风俗。
2
放风筝
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风筝放上天后,剪断风筝线,就可以祛除疾病和灾难。
3
清明蛋
清明节吃蛋的习俗是融合了上巳节吃蛋的习俗,其中蕴含的是生育信仰。古人讲鸡蛋煮熟涂色放在河水中,下游的亲朋去河中捞起鸡蛋吃,据说如此很快就可以生儿育女了。
4
植树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时节,树木焕发新绿,种下一棵树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的美好希望。
5
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是清明最重要的习俗了。此时万物萌发,家人心中不免忆起逝者。清明祭扫坟墓可以除草添土,重整坟墓,藉此缅怀先人。
(二)娱乐习俗
中国人热衷于节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娱乐。那么大好春光,古人曾经教我们玩些什么呢?
1
荡秋千
唐代时秋千固定成为寒食清明时节女子的娱乐项目。唐代郑谷有诗云:“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2
蹴鞠
蹴鞠,在唐代成为寒食清明时节与荡秋千一样流行的风俗活动。“秋千女”与“蹴鞠儿”相提并论,让我们得以想象唐代女儿荡秋千,男子玩蹴鞠的情景。
3
斗鸡
斗鸡也是个很欢乐的清明娱乐活动。斗鸡之所以选在春季,大概因为按照鸡的生活规律,四月初左右是野鸡从树上群居到公鸡母鸡开始交尾的时候,此时鸡性好斗。
4
踏青
清明节时节田野中大地回春的景象更具吸引力,野外踏青赏春,进行各种娱乐游戏活动,是节日活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5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三)饮食习俗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是礼仪之邦,更是美食国度。把我们的小吃大菜排一排,不知道可以绕地球有多少圈儿呢。清明节里,祖辈又留给我们哪些好吃的呢?
1
青团
流行于江南一带,是用嫩艾草或者酱麦草等职务做成草汁,揉入糯米粉做成团子。团子中有馅料。其外表因为草汁的缘故,颜色碧绿可爱,所以叫做青团。
2
螺蛳
谚语中说“清明螺蛳端午虾,重阳时节吃爬爬。”清明时节的螺蛳是肉肥味美,所以还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而螺蛳的做法,既可以烹也可以炒。
3
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好吃好玩;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原来
清明节可以做的事情还有这么多呢
亲爱的聪慧宝贝和爸妈们
那你们想如何度过美好的假期呢?
在这暖暖的春光里
不论是回乡扫墓,还是踏青出游
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小编在这里祝大家
出行顺利,节日安康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