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防控小课堂开讲啦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各种传染病高发。因此,合肥市明珠幼儿园本部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一、幼儿流感传染病及防控
季节交换之时是幼儿最爱生病之际,进入春季是流感的高发时期,流感跟普通感冒不一样,它是由专门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发病有一定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一般从12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3-5月份,这一期间,感染流感的幼儿会比较多。
流感的症状
1.流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鼻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流感发烧比普通感冒要高,一般以高烧为主,所谓高烧指的是38.5-39度甚至到40度,幼儿流感发烧普遍比较高,一般来讲,幼儿年龄越小发烧越高,高烧可以导致幼儿脱水、惊厥等。
2.幼儿流感有时还会出现胃肠症状,比如恶心、呕吐、拉肚子等,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尤其是在婴幼儿中,不易察觉。除了肺炎之外,幼儿流感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并发症,比如心肌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等。
流感的预防措施
1.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幼儿园需保证每天至少3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分钟。
2.勤洗手,教会幼儿正确使用七步洗手法及咳嗽礼仪,让幼儿懂得在以下时刻须洗手:入园后或从户外进入室内后;进食前;如厕前后;接触眼鼻口前;接触污渍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和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等。
3.加强体育锻炼,幼儿园首先要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
活动时间,还要积极地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注意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给幼儿增减衣服。
4.幼儿园要把住晨检关,幼儿如有不适请家长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立刻采取隔离措施。
二、幼儿水痘传染病及防控
水痘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是该病毒的急性侵入期的表现,而带状疱疹则是潜伏期的再活化的表现。
水痘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患有水痘时疱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都会存在病毒。所以如果幼儿患了水痘,咳嗽和打喷嚏都可能导致周围的小朋友和大人感染。
2.接触传染。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都会被感染,所以水痘在幼儿园等集体中容易流行发病。
水痘的症状
1.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为14天。在水痘刚刚出现的时候,幼儿的皮疹会特别多,而且,皮疹比较容易出现在幼儿的身体和头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往全身发展,因为水痘导致的皮疹一般都是椭圆形的,在水痘的周围还会有比较明显的红晕出现。
2.当幼儿是因为水痘而导致的皮疹问题出现时,幼儿的皮疹会发展得特别快,之后就会有红斑疹情况出现,几个小时以后则会变成丘疹,接下来就会变成疱疹,当成为疱疹以后皮肤瘙痒情况就会特别严重。
水痘的预防措施
1. 隔离观察。如果发现幼儿患了水痘或有的幼儿直接接触过水痘患儿,均需立即隔离,以免传染其他的小朋友,一般隔离时间2-3周左右。
2. 增强抵抗力。幼儿园及家长均需适当安排幼儿的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3. 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
三、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及防控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幼儿,呈散发或流行,在幼儿园有可能形成爆发流行。
腮腺炎的症状
幼儿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患了腮腺后,腮腺会肿大疼痛,常先一侧发病,然后出现另一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热而不红,压之有疼痛,面部可以变形,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疼痛加剧,腮腺肿大持续5天左右,逐渐消退,可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持续1~7天不等,有的体温始终正常,可出现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好。
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 排查。保健医要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做好晨检及家长的宣教,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如果家长在家发现幼儿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须第一时间通知幼儿园。
2. 隔离。 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须立即隔离,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其他幼儿。患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要给患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3. 消毒。 患儿所在班级要按疫情标准进行全方位消毒,保健医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要密切观察。同时还要指导家长做好居家的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患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其他用品须每天消毒。
四、幼儿风疹传染病及防控
风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较为多见,1-5岁的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在幼儿园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性流行。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呼吸道,它的传染性是比较大的,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身体免疫能力较低,所以传染的几率就会较大。
风疹的症状
1. 幼儿出风疹前驱期 1~2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儿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无颊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2. 幼儿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称“三日麻疹”。可有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等。
风疹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5日。
2.切断传播途径。风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带易感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立即早发现病人。幼儿园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
3.免疫接种。主动免疫,风疹减毒活疫苗已证明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5%以上,抗体可维持有效7年以上。
END
撰稿:夏蕾
审核:赵玉文
编辑:周元莲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合肥市明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