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6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季。目前正值发病高峰,我们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又有着怎么样的症状?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请随小编一探究竟!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2.疱疹性咽峡炎是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较多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幼儿园/小学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1.手足口病: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皮疹特征:
(1)普通型手足口病皮疹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皮疹壁厚,不易破溃。
(2)新型手足口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疱疹密集,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
2.疱疹性咽颊炎: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发热1~2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一般只在口腔内出疹,其他部位没有,1到2周可消退。
直接或是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已经感染但症状没有显露出来)的粪便、污染物,可以是玩具、毛巾、餐具等,也可以通过皮疹破溃的疱疹液污染物等,造成传染。
1.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幼儿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注意口鼻卫生。
2.最重要措施——接种EV71疫苗: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EV71感染,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EV71疫苗是针对EV71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
1.隔离。首先不要把患儿的病毒传染给健康的孩子,避免患儿和健康孩子一起接触或玩耍。手足口患病儿童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不少于发病后2周),疱疹性咽颊炎隔离至发病后1周才能回园上学。
2.消毒。患儿的排泄物、玩具、餐具、毛巾等,这些要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晾晒被褥;照顾患儿的人一定要做到勤洗手,特别是便后洗手,或者照顾孩子之前一定要把手部清洗干净。
3.重症识别。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疱疹性咽峡炎一般4~6天内可痊愈,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周可以自愈。但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因此如果幼儿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持续高烧不退;
2.频繁呕吐;
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4.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5.呼吸困难。
疾控专家温馨提示
家长们在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颊炎流行期应每天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是观察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没有疑似症状,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诊断,确诊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后需居家休息隔离。
好了,以上便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颊炎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爸爸妈妈,提前给娃儿们做好预防。
希望孩子们都可以安然度过这个高发季。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