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上你的当
——温四幼百好园区“防拐骗”安全教育活动
为了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安全教育能力,加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拐骗幼儿和伤害幼儿事故的发生,10月27日上午,我园与家长携手开展了“防拐骗”安全教育活动。
演练前,我们召集友情出演的家长参加了活动部署会议,演练中的“陌生人”分别由我们的家长担任。老师与家长们根据各班孩子的不同特点设计准备了各种拐骗方案与道具。
上午9:30,充当“陌生人”的家长,进入各班和活动场地,用不同的方式引诱“拐骗”班级里的孩子跟着自己走。如:给孩子们吃糖果的、领孩子去买玩具的、带孩子照妈妈的、利用幼儿的善良、热心,以寻求帮忙”为借口带孩子离开的等。
在此过程中,班级老师不作任何语言提示,静观孩子们的表现并进行记录。小班的孩子对食物和玩具充满兴趣,当“陌生人”拿出食物时,孩子们纷纷围拢上去,当“陌生人”提出“我们去买玩具”时,孩子就跟着“陌生人”走了,没有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怀疑。对于中大班的孩子,“陌生人们”改变战术,使用“权威诱惑法”,即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如:你妈妈在哪里上班,她叫某某某,她现在很忙,让我来接你回家,借机想带孩子离开。面对“
陌生人”的种种诱惑,孩子们纷纷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孩子被“陌生人”骗到准备离开,在老师要打电话确认的时候孩子产生了警觉,不愿再跟陌生人走……
整个活动下来,大约有90%的幼儿被“拐骗”,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老师与家长们的深思,我们深刻认识到:低龄幼儿的防诱拐意识很淡薄,防骗教育仍需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现场分享了“行骗”的感受、分析了孩子们的上当受骗的原因。并且为了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不被伤害,家长与老师们及时对“被拐”幼儿进行了安抚,并让幼儿感受到被拐骗的严重性。
演练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们又进行了集体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回看防拐实况录像,典型案例分析等,老师与幼儿现场互动,让幼儿知道了解了识别坏人的误区,知道了坏人拐骗的常用伎俩,并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求救对象,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仅仅通过说教方式很难达到效果,这次的“防拐骗”安全演练主题活动,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拐骗技巧。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孩子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孩子学会交往,另一方面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让陌生人有可乘之机,提高孩子们的抗骗能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