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2017中国学前教育热点事件盘点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2017中国学前教育热点事件盘点-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2017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第六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广泛深入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开启,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开展建设……站在辞旧迎新的岁末,我们愿与读者一起回顾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热点事件,请学前教育界知名专家进行评析,期待能凝心聚力,共同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鼓与呼,为学前教育人做方向性引领、提供专业化服务。

及时传递教育行业的深度信息、透视相关领域的专业实践,提供深入可行的专业引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是中国教育报发展的使命!学前周刊希望与各方力量携手,深度服务中国学前教育的明天。

01   学前教育立法

【事件回溯】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解学前教育事业根本性发展难题,引起社会和学前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关注。3月5日、3月15日,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文章《庞丽娟呼吁:尽快研究出台〈学前教育法〉》,刊发整版深度报道《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而立法》,回应学前教育立法这一热点。

【专家评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

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而立法

发展学前教育,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尽快研究出台专门法——《学前教育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建设与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关键性体制机制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明确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促进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公平、脱贫攻坚等均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当前,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不能有效地发挥规范和保障当前以及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前教育法》立法,能确保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职责落实到位,管理体制、各地政府投入有保障;确保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普惠性资源,尤其是在广大的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实现普及普惠;确保教师待遇落实和队伍建设与教育质量提高。

当前,资源不足、特别是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同时,不少地方幼儿园运转困难,因为缺乏经费;有园开不了,因为缺乏教师;也有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教育质量不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尚未建立起适应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办园体制等,缺乏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身份地位与待遇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责落实不到位,或者说努力与认识不到位,对投入办园、教师待遇与准入资质等有规定却不落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学前教育法》,对上述这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关键性体制机制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均衡,这就使得立法变得非常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各方面齐心携手、开拓创新。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千家万户不再为入园揪心,安心地工作生活,更为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使出洪荒之力,同心协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步伐!

02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事件回溯】在全国“两会”期间,某政协委员“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专家评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学前教育不宜纳入义务教育

上幼儿园难,上公办幼儿园更难,这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病”。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提案,因抓住老百姓希望政府帮他们减轻教育成本的心情,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那么,这一建议是否可行?

3月5日,中国教育报刊出报道,《刘焱:“所谓‘1号提案’,我有不同意见”》就此回应热点。刘焱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财力有限,还不适合这样提。从国家的财政能力、师资储备来看,也不具备可行性。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强迫3岁的孩子去上学。从世界的情况看,现在也只有很少的国家把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回归根本,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入园难问题?出路应该是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步伐,让每一个家长能够在家门口,交不多的费用,让孩子进入比较好的幼儿园。目前,我们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还是不够的,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把这三年都纳入到义务教育里。参考欧美国家基本的做法是学前一年免费,有的纳入义务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在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下,学前一年免费应该优先从老少边穷地区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别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3   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

【事件回溯】4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的目的、原则、范围、周期、内容、组织实施和结果运用等作了具体规定。

【专家评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史亚娟:

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为学前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办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幼儿园评估的教育法规。《办法》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的目的、原则、范围、周期、内容、组织实施和结果运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它的发布和实施必将对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十二五”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普及程度快速提高,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逐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但是,随着学前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一些幼儿园存在的办园条件差,园舍场地紧张,玩教具材料匮乏,教职工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动性大,教育活动“小学化”,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携程亲子园等虐童事件的发生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迫切要求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从抓普及向抓规范、提质量上转变。可以说,《办法》的出台是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

我国学前教育量大面广,办园主体多样,办园水平参差不齐。除了在册的幼儿园外,各地还有大量的未注册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在规范办园方面问题更突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办法》把未取得办园许可的幼儿园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并强制要求所有幼儿园必须参与评估,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对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进行督导评估,可以全面、及时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了解幼儿园办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助于相关部门合理制定或调整学前教育政策,是加强对幼儿园的分类管理和监督指导,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小学化’现象基本消除”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从“督政”的角度,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发布,则是为督导部门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测和督导评估提供了依据,从“督学”的角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办园。两者的贯彻落实,将有助于构建督政、督学、监测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千千万万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04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事件回溯】5月23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浙江省安吉县举行,历时一个月的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重要价值的活动在全国各地拉开序幕。

【专家评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

游戏才是儿童的正业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玩就是学,学就是玩,玩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归根结底,让孩子玩好,是对孩子认知习惯、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顺应,更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这一提法,切中时弊。谁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但却有多少人无视儿童的这一天性,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天性中蕴含了儿童发展的无限潜能和生长的内动力;有多少人在谴责儿童贪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正是游戏所体现的早期生命的活力;还有多少人告诫孩子,业会荒于嬉,玩物会丧志,可他们不知道,这一古老的规训并不适用于年幼的儿童,对幼儿来说,游戏才是他们的正当行为。

游戏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心理维生素”,更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当我们理解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以后,就能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就能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因为,如何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怎样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和引导幼儿的发展,大有学问,这学问远比直接教知识技能要大得多。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并积极宣传游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其价值的实现就体现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上,体现在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解和对教师专业地位的尊重。

05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事件回溯】5月24日,教育部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部署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实施前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经验,对组织实施好第三期行动计划作出了全面部署。

【教育部声音】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部署

学前教育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实施第一期、第二期行动计划6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财政投入大幅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明显加强。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是在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又一次重大部署,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实施的重大教育工程、民心工程。

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普及为主题,普惠为主线,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的“双普”规划目标。各地要聚焦第三期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抓住重点难点,集中解决好一些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把位置摆上去。各地要把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年度任务抓好落实。

二是把实施落下来。政策措施要实,要结合实际拿出真招、实招、硬招,真正解决学前教育深层次矛盾和实际问题。财政投入要实,要有效整合和使用好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切实解决好幼儿园保运转、保工资、保发展、保安全等问题。工程项目要实,制定好项目规划,抓实过程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把督导顶起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验收和督导机制,国家层面建立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地方层面建立专项督查机制,聚焦重点和薄弱环节,让政策真正落地、取得实效,确保第三期行动计划如期实现。

06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文件正式施行

【事件回溯】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文件正式施行。这一系列的国家动作,直接关系学前教育领域内的民办机构主体的切身利益与发展前景。

【专家评析】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海英:

将价值共识变成行动共识

综观中央及省的政策,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园成为价值共识,但接下来的关键是,各级政府如何将价值共识通过实际政策变成行动共识。

根据《我国非营利性民办园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3个省市3000余名举办者的调查,全国范围内倾向于选择非营利性民办园的占比为47%,选择营利性民办园的占比为53%,贵州等地选择营利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58%。2016年的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民办园比例已经高达65%,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已经高达53%,如果各项扶持措施不到位,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而伴随着举办者的营利性倾向,资本市场也开始在幼教领域跑马圈地。据统计,2011年一级市场幼教行业投资项目16例。截至2017年6月,幼教领域投融资总额约69.97亿元,同比增长33.8%。当一级市场纷纷投资民办园时,二级市场也开始跨界活动,掀起幼教资产的并购热潮,从2015年的7例扩展到2016年的11例,交易金额达26.48亿元。

举办者的营利性倾向、资本进军幼教的现实都严重挑战着非营利性民办园的生存空间,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从“应当”“可以”两个层面将非营利性民办园的扶持性措施执行到位。

第一,非营利性民办园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享受税收优惠、土地划拨等强制性扶持措施。譬如,对非营利性民办园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营利性民办园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免税资格认定后,免征非营利性收入的企业所得税。同时,对非营利性民办园要采取土地划拨的方式。在土地无法划拨的地区,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保障非营利性民办园与公办园同等性质,或相当于土地划拨的用地政策。

第二,非营利性民办园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购买服务等选择性扶持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在财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取组合措施,而非单一措施,最大限度地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园发展。

当然,在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园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在准入、收费、资产、财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确保公共财政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

07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事件回溯】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专家评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丙成:

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6年,我国在园儿童4414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幼儿园教职工381万,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2802亿元,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但是,由于量大、面广、线长,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仍然面临着保教方式不科学、办园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明确、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

《意见》的出台是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意见》对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对于深化我国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这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意见》进行了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设计与安排,提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改进办法、改革举措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部署和要求。

坚持科学保教,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为了纠正“小学化”倾向,加强科学保教,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意见》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作息;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规范办园行为。

优化办园模式,确保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为了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意见》提出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

健全管理体制,确保学前教育权责清晰。针对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问题,《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市两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落实县级政府在园所布局、师资建设、经费投入、质量保障、规范办园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

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学前教育优先发展。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不健全、幼儿教师素质不高、督导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意见》强调要落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要制定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要建立贯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依法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督导,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

08  “幼有所育”

【事件回溯】党的十九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办好学前教育?

【专家评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幼有所育”:民生工程国家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基础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子女的养育和教育就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能否实现幼有所育,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终身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特别是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学前教育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能否得到激发,进而关系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16岁以下人口比例能否得到提升等与未来社会的劳动力和安全稳定联系在一起的大事。

幼有所育是一种态度,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心和期盼;幼有所育是一种回应,表明了党和政府直面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幼有所育是一个承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发展0—6岁儿童教育的决心和努力;幼有所育是一个号令,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投入,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的发展和成长,都来关心儿童保育和教育事业,共同为儿童获得有质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0—6岁学前儿童有近1.13亿,实现幼有所育,就是构建世界上最庞大的保育和教育体系。实现幼有所育是一个举世挑战,是一个伟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未来工程,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09  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难题怎么解

【事件回溯】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和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开展早期综合发展和服务,无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早期综合发展和服务还处于“都管都不管”管理机制较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如何做好儿童的早期综合发展和服务,随着携程亲子园事件的发生,更加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专家评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教育与发展专家陈学锋:

拥有最佳人生开端是每一位儿童的权利

人生开端的头三年是一生中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可塑性最强的阶段。科学的抚育对儿童大脑发育,乃至整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国家将实施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看作是积累个人和社会“认知资本”、减贫、推动社会公平和繁荣的重要措施。

中国在“幼有所育”的大目标下,需要进一步提升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战略定位,也需在制定法律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给予更优先的考虑。

在公共服务的目标上,将制定家庭友好型政策作为国家优先议题。要注重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尊重家庭育儿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因为加强亲子间的亲情沟通,对儿童具有多重、长远的效益。根据国际经验,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体系,为家庭提供健康、营养的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在国内开展的一些社区亲子活动、家访指导等服务试点工作,也证明在促进儿童发展、减低家庭育儿压力和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有综合效应。公共服务首先应确保家长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和帮助。家庭不应把机构托育作为第一选择,目前在管理力量和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慎重。如果选择托儿服务,以便捷的、儿童更多机会和父母在一起的形式为佳。家庭和社区需要积极参与,并和服务机构良性互动,才能共同保护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我们需要构建教育、卫生、福利、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合理统筹多元化政策和目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投资并扩展家庭、学校、社区和卫生诊所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优先关注最弱势儿童;实施两年免费学前教育、婴儿出生头六个月的带薪哺乳假、母亲的六个月带薪产假和父亲的四周带薪陪产假;给予在职父母必需的时间和资源,来促进其幼儿的大脑发育。这些政策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保护孩子,并为他们在生命最初的关键几年提供更好的营养、游戏和早期学习体验。

中国在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农村儿童在健康、营养和教育方面存在差距;城乡早期儿童发展服务资源不足,社区儿童服务基础薄弱。希望我们共同推动儿童早期发展事业尽快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常晶整理,漫画由海小平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丙成对本次话题策划提出了宝贵意见,山东省寿光市文正教育集团宣传中心主任杨玉娟、古城街道弥景苑幼儿园郑素荣对整理资料有贡献,一并致谢!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31日二三版

2017中国学前教育热点事件盘点-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本      期

编辑|吴志强

审核|张琦敏

2017中国学前教育热点事件盘点-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不忘初心  勇敢前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2017中国学前教育热点事件盘点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