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而且是普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在儿童入学前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无疑将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在小学学习数学,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并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经常有幼儿园家长说:“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加减法怎么教也不会。”孩子学不会算数,其实不是孩子天生缺少数学细胞。想要孩子学好数学,就要对孩子多加引导,让孩子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者并进,而尤以家庭教育为主轴和中心。因为幼儿在家庭中和父母的接触,交往最早、最亲、最多,家庭相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更为宽松、开放、自由的环境,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它不仅能触发幼儿自我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而且有利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可以说,幼儿数学启蒙,家庭是一个最优化的环境,家长们千万不可轻视和放弃这个教育的良好时机。
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数学启蒙呢?
建立轻松、自由的环境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故千万不要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对立式的教授形式,这样不仅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难于收到学习效果,而且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导致他害怕、讨厌学数学的心理。家长应在创设的数学环境中让幼儿在自由、自愿的条件下,轻松自由的动手摆玩,在猜猜想想中吸引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当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幼儿数学不仅仅是数数和加减运算,它的内容是广泛而多样的。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就蕴含着数、量、形和一定的空间方位形式,这些都是幼儿数学启蒙的内容。孩子本身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日常生活环境让孩子伸出小手数一数,比比长短、粗细;看看积木有哪些不同形状;皮球、蜡笔、娃娃都放在哪里等等,让孩子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重复体验数、量、形的概念,从而引发他的兴趣和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建立孩子对数字的概念
幼儿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为主,他们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只能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罗辑推理也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来进行,即要通过作用于事物动作来主动地建立数学知识,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让幼儿通过操作熟悉的事物,建立具体的概念。所谓建立数概念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几个物品就能用数字“几”来表示,如3个苹果就用“3”来表示。反过来还要让孩子领悟到3可以表示3块饼干,3支铅笔等等的任何3个物品。要建立这种数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形象思维入手,教孩子直接数具体的实物。如数一数有几只耳朵、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随手拿一些苹果、围棋子、火柴棒也数一数它的个数;在户外边走边数脚步,还可数路边有几棵大树等等。让孩子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中多数数,他就会从这些无数个实物中抽象出1、2、3、4、5……的数概念,并能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
家长往往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操之过急,没能注意到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在不适合的阶段灌输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往往会变成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让孩子记背20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只是机械地被动记忆,根本不理解其实意义,若让孩子把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例如:问孩子苹果有4个,梨有5个,那么一共有多少水果,孩子可能只会朝你干瞪眼了。可见脱离了幼儿的实际而盲目拔高,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家长注意
在孩子的操作、学习活动中,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盲目干涉,应以一个旁观者或伙伴的身份细心观察,了解孩子思维和动作的特点、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和建议。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谢谢您的关注
请将此文分享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