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按语】拼摆游戏材料简单、易操作,可以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但能否充分实现其自主性、创造性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指导的理念与策略。

一、引言

创造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是,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创造力的培养往往不能使用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训练形式,而应更多地以游戏活动为主要途径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其中拼摆游戏更为行之有效。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拼摆游戏是结构游戏的一个类型。在以往的游戏分类中虽然明确的将结构游戏列为创造性游戏,并称之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但是对其培养发展创造力的机制及相关表现缺乏明确的、具体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支持,对拼摆游戏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使得在运用拼摆游戏培养创造力过程中的指导和评价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使拼摆游戏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实现。

二、研究现状的概述

拼摆游戏起源于民间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发源于我国宋代而后风靡世界的七巧板和清代的益智图,西方的毕达哥拉斯板、俄罗斯的阿基米德游戏等都是杰出的代表。近年来,拼摆游戏在我国的幼教实践中用的颇为广泛,精巧性的拼版玩具和多点性拼版玩具在幼儿园的使用也较为广泛,甚至拼摆游戏开始进入一些家庭,成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玩具,其携带的便捷性和游戏的趣味性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是在多数时候幼儿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拼摆玩具的目的仅仅是作为美术造型能力培养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很少有人将其与幼儿创造力、创新思维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林茅等人集中研究了结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教师的指导策略,但研究多是针对空间结构游戏进行的。段继扬等人在小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研究中虽然也使用了拼摆游戏,但同样未对拼摆游戏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拼摆游戏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并通过研究确定其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作用机制。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三、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 分析

(一)拼摆游戏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机制植根于游戏的象征作用

众所周知,游戏的本质是儿童借助想象自发进行的活动,象征作用是游戏得以发起和维持的基础,而对事物的概括化的认识是实现象征替代过程的中间环节,替代是象征作用的具体体现。象征作用弱化或打破了已有的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使人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得以丰富化、多元化和立体化。

同时由于游戏是借助于假想进行的,使游戏比其他活动在情景、情节等方面具有了更大的可变性,玩具、结构材料多为代用品或无特定意义的结构或无结构材料,更有利于支持游戏的变化,使游戏的情景、情节更为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对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二)拼摆游戏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是其基础,发散思维的质量体现为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这些都需要象征概括机制的支持,以便打破思维定势,弱化功能固着。拼摆游戏中一物多用、多物一用、多物多用,以物代物、以物代人等替代行为正是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的具体体现。

(三)拼摆游戏有助于对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能的领悟和运用

创造性的原理和技法是抽象的(如组合、附加、减除、倒置、移植、缩放、变换)。难以对幼儿进行语言的讲解,但在游戏中,幼儿却在不自觉的运用中,在亲历中体验着这些原理和技法,借助联想和假想赋予事物无意义事物以意义,或赋予事物新的意义,体现创造学的系统思维和发散思维原理,以一定的、预想的关系或在行动中有联想形成的关系,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组织起来,使它具有了新的意义,体现了创造学的组合突变原理等等。插塑游戏中幼儿使用最多的是组合,树叶贴画中使用最多的是附加和减除,玩沙、玩雪中用得最多的是组合和附加。一盒积木可以摆出几十种不同的建筑,一副七巧板可以组合出几千种不同的图案,重新组合产生的可能性让人叹为观止。

(四)拼摆游戏有助于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有利于理解和建构创造的个人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拼摆游戏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结构材料本身是零碎的、无意义的,通过幼儿的想象和组合,变成了一个个有意义的物体和形象,在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同时,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创造的个人价值和对他们生活的价值及意义,有利于形成来源于情景的意义建构,这是激发其参与有力与创造的心理倾向的基础。

2.有利于形成来源于内部的成功体验。

游戏是幼儿自愿、自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没有过多的压力,玩什么和怎样玩都可由幼儿确定,对过程和结果没有过多的要求,幼儿可以尽情尝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动机来源于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的愿望,而问题的解决使游戏可以继续,游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和游戏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成为来源于幼儿内部的强化,这种内源性的强化更有利于幼儿形成创造的意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成功了我就会继续努力)。

(五)与创造相关的各种能力得到综合发展(观察、操作、表达)。

拼摆游戏与其他游戏的根本不同在于有的造型活动,在手的各种操作活动中,手部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同时,建构过程中离不开对结构材料和半成品的认真观察,观察力得到发展,建构的过程和建构成品也使得幼儿的语言交流有了丰富的素材,建构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也使得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四、拼摆游戏的指导策略

拼摆游戏创造学价值是巨大的、丰富的,但拼摆游戏创造性价值的充分实现还必须有赖于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并对游戏进行科学的指导。在游戏指导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1、游戏材料的提供应更多地使用素材性的,如积木、巧板等,拼摆游戏初期可以选用图案的、以便启发幼儿的想象,其后可逐步改为只有颜色没有图案或图案和颜色均无限制的材料,以便留有更大的想象、改造、变通的空间,材料的数量、种类也要恰当。

2、游戏情景的创设应当具有启发性,以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欲望,尤其重要的是,为拼摆游戏创设的问题情景应与生活中的问题情景相近或相似,以便幼儿将游戏中体验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创造原理和技法迁移运用。

3、游戏过程的指导应注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结构主题,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多的采用提供材料、提出建议、以同伴的身份参与等指导策略,诱导、引导而不包办,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使他们的体验更为积极、更为深刻。

4、游戏结束时的评价应果断地抛弃评比的方式,改为分享和交流,注重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相关的感受,分享相互间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成功带来的愉悦。以便引导有开阔思路和换位思考,促使幼儿互相启发,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更好的创意。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感谢您的关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持续为老师们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和素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研资料推荐:拼摆游戏的创造学价值及指导策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