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似乎与孩子无关,它是成人世界中的一个名词,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东西占有、保护、处置的权利。
其实,从18个月开始,大多数宝宝就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的物权意识也逐渐萌芽。然而,很多家长恰恰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对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恰恰与物权意识不清晰有关。
“不是我的,不能拿”
天天今年4岁,平时最爱画画,大家都叫他“小画家”。前几天,妈妈带着天天去朋友家玩,回来之后发现天天的口袋鼓鼓囊囊的,一看,原来口袋里装满了蜡笔。妈妈问他:“蜡笔是哪儿来的”,天天回答:“小姐姐家里的。”妈妈又问:“是小姐姐送的还是自己拿的?”天天承认是自己拿的。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那些颜色太好看了。”
心理分析
好看的颜色对于天天这个“小画家”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他的心里,“这个东西是谁的”远远不及“这个东西是我喜欢的”有吸引力。这类情况在幼儿中比较常见,有的孩子喜欢幼儿园里的连环画,为了能让自己美美地看个够,就擅自把连环画带回家。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物权意识不清晰引起的,他们对于“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认为只要我喜欢,我就拿过来看一看、玩一玩,这没什么大不了。
??
/ 爸爸妈妈的功课 /
1.灌输物权观念
2岁之后,宝宝逐步意识到有些东西不能随便拿。比如,那天他看到一个大姐姐背着一个漂亮的猴子背包,他想拿过来背在自己身上,但妈妈说不可以,宝宝觉得很奇怪。面对类似情况,家长需要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区别,粗暴地呵斥、制止孩子的行为不仅不能让他们明白道理,还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好奇心。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悄悄拿走别人的东西,失主找不到了会着急、难过。例如,家长可以问宝宝“你喜欢的小企鹅被别人拿走了,你想玩的时候找不到了,你会怎么样?”
2.物主要知情
如果宝宝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不要责骂孩子,应抓住这个机会,可以引导孩子怎样与别人沟通,如何开口“借”东西。比如,让宝宝问问爸爸,“妈妈想借爸爸的书看看,可以吗?”让孩子知道要用别人的东西,先要征得物主的同意。在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如果孩子想要拿别人的玩具,爸爸妈妈可以提醒他:“你征得他们的同意了吗?”
3.尽快归还
如果孩子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可以先打个电话,告诉对方缘由,然后尽早带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主动把东西还给对方,争取物主的原谅。
“这是我的,不准抢”
赫赫和别的小孩不太一样,他似乎对自己的东西不怎么在意。有时候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了也不知道要回来。赫赫妈妈既替儿子打抱不平,又埋怨孩子太窝囊,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
心理分析
不排除有些宝宝受先天气质的影响,性情比较平和,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常常会胆怯退缩。但更多的时候,孩子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对自己东西的物权意识,所以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很多家长在平时对孩子的物品干预较多(如,替宝宝收拾整理玩具、随随便便把宝宝的东西送人),孩子的物权得不到强化和尊重,使他对自己物品的归属权存在疑惑,不能对自己的物品负责,而且也容易让孩子养成性格懒散、独立性差、责任心不强的毛病。
??
/ 爸爸妈妈的功课 /
1.尊重宝宝的“私有财产”
很多父母会擅自处理宝宝的物品,甚至理直气壮地说:“都是我花钱买的,我为什么不能作决定。”父母需要尊重宝宝的物品归属权,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他们的发言权。如果宝宝的一些物品用处不大了(如穿小了的衣服、不玩的玩具等),家长在处理前尽可能地和孩子商量如何让这些物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如送给其他小朋友,把破损的小衣服做成小背心等。
2.“我的地盘我作主”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设立自己的物品存放区,将自己的玩具、绘本分门别类放好,定期清点和整理。刚开始时家长可以和宝宝共同完成,逐渐地,家长只需偶尔提醒和督促宝宝去做,等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后,家长可以鼓励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物品存放区进行设计和规划。
“借给你玩,得还我”
小妹妹来做客,妈妈拿了几样嫣嫣的玩具给小妹妹玩,结果嫣嫣又哭又闹,让妈妈无可奈何。妈妈批评嫣嫣太小气,嫣嫣很委屈:“她拿走了,我就没有玩具了,我不想失去自己的玩具。”
心理分析
小孩子看到新鲜的玩具都想占为己有,有时家长为了面子或者所谓的分享和慷慨,往往不顾孩子的意愿,将孩子的东西送给别人。这种强迫性的做法导致孩子很恐惧,物权观念不清晰让分不清“物品归属权”和“物品使用权”的区别。嫣嫣就是害怕自己的玩具被小妹妹拿走才哭闹的。
??
/ 爸爸妈妈的功课 /
1.赋予表决权
让孩子学会共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只能引导、鼓励而不能强迫、代替孩子作决定,让孩子对自己的物品享有一定的决定权和支配权。
比如,妈妈引导孩子:“小朋友每次把玩具借给你玩,你都很高兴。如果你也把玩具让其他小朋友玩一下,他们肯定也会很高兴,对不对?”之后让孩子最终作决定。如果孩子还是犹豫不决,家长要向孩子保证,这个玩具仍然属于他,肯定能够要回来,只是暂时借给小朋友玩一下。
2.帮助维权
如果孩子怕自己的物品要不回来,可以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事先做好约定,“借给你玩可以,但是东西还是我的,你必须还给我。”如果有家长在旁边做见证人,孩子会放心很多。
“送给你,不反悔”
奇奇分给佳佳一颗巧克力,佳佳很高兴地吃了,结果奇奇呆呆地盯着佳佳的嘴巴,大声喊:“吐出来,快吐出来,还给我!”
心理分析
很多爸爸妈妈有意让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宝宝吃橘子时分一半给家长。但在宝宝真的做出分享行为时,父母往往会说:“好孩子,还是你吃吧”,或者故意做出吃一口的动作,又把东西还给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说:“你送一个给爷爷吧,爷爷不会真的要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孩子不仅学不会真正的分享,还会混淆物权观念,误以为赠送给别人东西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自己可以随时把东西要回来。
??
/ 爸爸妈妈的功课 /
1.好意不能只是心领
当孩子将好吃的、好玩的送给家长时,家长一定要坦然接受,并且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分享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
2.馈赠要有诚意
家长要告诉宝宝送给别人东西要真心实意,比如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把好吃的送给他们;我知道朵朵病了很难过,送朵小花给她,希望她能快快好起来;奶奶每天去幼儿园接我,为了谢谢奶奶,我画一幅画送给她。
3.变更所有权
家长给宝宝添置玩具、衣物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我买的,现在把它送给你,这就是你的了。”家长逐渐让宝宝形成一种意识,“送”和“借”是不同的,送给别人的东西就不再是自己的了,不能随便再要回来。
/ 亲子活动 /
游戏一
小小收藏家
目的: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珍惜别人的赠与,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过程:
1.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或小箱子,作为宝宝专有的物品存放区。
2.家长陪同宝宝一起清点他的“私有财产”,分门别类之后登记在册,宝宝不会写字可以由家长代写,或者让宝宝自己画图表示。如果增加新的物品,要逐一在册子上进行登记。
3.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家长可以进一步和宝宝约定物品管理规则,如物品摆放有序,使用完毕之后要放回原处,定期整理和清点物品等。
游戏二
仓库保管员
目的: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所有权,取用东西需征得物主同意,了解“物品归属权”和“物品使用权”的不同之处。
过程:1.准备一个小箱子,里面放上一些小物件,请宝宝担任物品保管员。
2.宝宝的职责是保管这些物品,不能损坏、不能丢失。其他人如果想借用某物品需要先征得物主的同意,再从宝宝这里取走物品,借用到期时宝宝需要把东西收回来。
培养宝宝的物权意识,有助于他们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所有权,尊重别人的“私有财产”,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以上这些方法吧。
END
微信号:yejy_jiajiaoban
[ 订阅方式 ]
联系本刊发行部0571-88073054
去邮局订阅
教育教学版32-30
父母孩子版32-130
教育科学版32-140
本文由《幼儿教育·父母孩子》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赵汝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