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见幼儿园
国庆节过后,中四班娃娃家里的幼儿不再像往常一样过家家,而是玩起了“坐飞机”的游戏。5名幼儿一起挤到了小床上,等待飞机起飞。佑佑来晚了,“机长”大雄拉上小床上的纱帘,不让她上飞机,理由是飞机已经起飞了。佑佑说:“我有机票啊。”大雄说:“没位置了!”然后站在小床上驾着“飞机“起飞了……
持续一个星期,来娃娃家坐飞机的幼儿越来越多。教师回放了游戏录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小毛说:“床太小了!”佑佑说:“我还没有上飞机,飞机不应该起飞。”佐佐说:“飞机起飞后,天天不可以再跑下来,会摔死的!”彤彤说:“大家不能挤,应该按座位坐。”可儿说:“上飞机以前没有安检,还应该去托运行李。”……问题五花八门,最后幼儿都同意了大雄的提议:建一个有安检处的飞机场,换一个“大飞机”。
机场里都有谁? 乘飞机有哪些规则?
为了帮助幼儿补充关于机场的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围绕机场里的人、设施和事件开展了一次“解密机场”的集体探究活动。教师为幼儿播放了“首都机场”宣传片,请幼儿回忆自己乘坐飞机的经历,说一说“机场里都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总结出机场不仅仅有乘客,还有机长、乘务员和许多服务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幼儿发现了机场里有很多自己见过和没见过的设施,而这些设施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为乘客服务的。由此,幼儿建立起了机场里的人、设施和事件之间的关联。
机场里有许多规则,幼儿最感兴趣的是“究竟什么物品不可以带上飞机”。热烈讨论之后,幼儿都认为“危险的物品不能带上飞机”。什么样的物品是危险的呢?幼儿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先把自己能想到的危险物品罗列出来,然后再上网查找验证。最后,幼儿将这些物品绘制成“清单”,制作成连线游戏。
关于乘坐飞机“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教师给幼儿留了“家庭小任务”,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绘制一张乘坐飞机的流程图,第二天在班级分享。在交流中,幼儿达成了乘坐飞机需要“购票、过安检、核验票、登机”的共识。
怎么样才能玩得更好?
丰富了关于机场的经验后,幼儿还想玩坐飞机的游戏。围绕着“怎么样才能玩得更好”讨论后,幼儿决定首先建一个“机场”,然后分工去担任不同的角色,再按照乘坐飞机的规则来玩。对于“机场”,幼儿的想法是:里面要有一个大飞机、一个售票处、安全标识和安检设备。因此形成了四个任务小组:搭建飞机组、制作售票处组、制作安全标识组和制作安检设备组,每名幼儿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了相关任务组。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开始制定计划。为了帮助幼儿明白计划的含义,教师以“我们要做什么、打算用什么材料、有哪些好方法、打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问题为支架,引发幼儿思考。
搭建飞机组幼儿的想法是:先搭机身,然后装轮子,再盖顶,最后摆椅子、装安全带。建造售票处组幼儿决定先去找材料,然后抬回来裁开拼装,最后进行装饰。制作标识组的幼儿决定为安检处、托运处、候机室、洗手间、售票处、飞机上(入口)制作标识,提出可以用绘画、剪贴、拓印等方法制作。制作安检门组的幼儿在讨论时发生了争执。一诺说:“用椅子摞起来可以搭建一个安检门。”可爱说:“用椅子搭的不行,会塌,很危险!”佐佐说:“飞机场的安检门每次过去人都会响,我们也没有办法让它响啊。”可欣说:“假装响就行了,不用真的响。”最终幼儿达成了共识,采用大雄的提议:用纸箱搭建安检门;家里有叮咚铃的彤彤负责找家长帮忙,买一个叮咚铃装在安检门上。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实施了!
搭建飞机建设“机场”一波三折!
搭建飞机组的幼儿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搭建:先用箱子搭建一个机身,然后盖上顶,再摆上座位。第一架飞机建好了,可是这个飞机好像有点儿问题,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提出了意见:飞机只有2个座位,太少了;没有通道,人在里面没法走;没有驾驶员坐的地方。
听了意见,飞机小组的幼儿决定调整自己的计划。第二次搭建开始了,这次先摆放座位,然后在座位中间留出行走通道,还为机长准备了驾驶舱,最后用纸板做机身围挡。改进后的飞机比第一次搭得好多了,但又出现了新问题:飞机的围挡总是倒,得让老师扶着;飞机没有门,乘客从哪里进去?
幼儿决定开始第三次搭建。这次,他们到美术教室找来了吹塑板,更换了围挡,然后为机身留出了窗户和门。这架“一波三折”的飞机终于造好了!
制作安检设备组的幼儿按照计划将旧纸盒粘起来,很快安检门的架子就建好了,但立刻发现了问题:小朋友通过的时候要猫着腰,不然就会碰到头。安检门应该有多高呢?一诺说:“应该找班里个子最高的小朋友,只要他能过去,其他小朋友都能过去了。”大家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把班里个子最高的准准找来,请他站在安检门中间,以超过准准的头顶为高度。门搭好后,把彤彤带来的叮咚铃装在上面,能响的安检门制作成功了!
接着,幼儿在制作安检机器上的传送带时又犯了难。第一次,幼儿用报纸做传送带,但是一拉就破了。第二次,幼儿换成了结实的地垫,但是地垫太硬,怎么都卷不起来。这时候教师问幼儿:“传送带到底用什么材料才可以呢?”幼儿想到了需要“既结实又柔软的东西”。教师又追问:“什么东西又结实又柔软呢?”佐佐想到了绳子,但绳子上没办法放东西;一诺想到了布,但他们没有这么长的布;最后彤彤提出塑料袋又软又结实,可欣说:“保洁阿姨的塑料袋最大了,粘起来就会很长。”
幼儿决定用黑色塑料袋做传送带。可以传送物品的安检机器终于制作成功了!
飞机就要起飞了!
完成了“机场”建设任务,幼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角色,玩起“乘坐飞机”的游戏。按照乘坐飞机的流程,幼儿开始购票、过安检门、物品过安检机、登机。第一次游戏结束后,幼儿发现了新问题:空姐没有礼貌,不和客人说话;乘客太吵了;乘客太多坐不下,有的站着;座位上没有号。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最后决定给空姐设计礼貌用语,让空姐照着说。大家又一起讨论制定乘客文明公约,提醒乘客要遵守约定。对于“座位没有号”的问题,幼儿认为应该给座位编上号。
借助幼儿“给座位编号”的想法,教师生成了数学活动“给座位排号”。教师首先提供了一张机舱座位图,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法给座位排号,然后请每位幼儿都分享了自己的排号方法。幼儿主要有三种排号方法:从小到大按照数字顺序排(1、2、3……);两个两个排(1、1;2、2;……);“数字+字母”排(1a、1b……)。究竟哪种方法更好呢?教师请幼儿按照三种排号方法,进行了三次登机试验,并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
第一次登机,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号的方法,“乘客”用1分48秒全部找到了座位;第二次登机,用两个两个排号的方法,“乘客”用1分21秒全部找到了座位;第三次登机,用“数字+字母”的排号方法,“乘客”用49秒全部找到了座位。幼儿发现,用第三种先找排后找号的方法,“乘客”的登机时间最短,能最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时候幼儿终于明白,原来航空公司这样排号是为了节省乘客的时间啊!数学其实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
我们又有了新想法!
“乘坐飞机”玩了几天后,幼儿觉得睡眠室太小了,决定去足球场搭建一个更大的飞机。这一次,幼儿先按照人数摆好座位,然后在座位中间用木板铺设出了服务通道,最后用室外空心积木搭建机身。
幼儿先把空心积木竖排对齐向上搭,搭到第五层时,积木就倒了下来。这时可儿说:“应该这样搭,这样就不会倒了。”一边说一边动手把第二排和第一排的积木位置都错开。教师问可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可儿说:“我看见围墙的砖就是这样摆的啊。”其他幼儿看了,也都来试着搭,发现这果真是个好办法!
新飞机造好了,幼儿邀请了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
孩子们的游戏还在继续,他们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们的新研究任务,也会是又一段探索、发现和学习有趣旅程。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陈 蕾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期系列文章
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多样化图景 ——走进北京市大兴区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云·看见幼儿园
以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创造性人格奠基|云·看见幼儿园
“柿”事如意—— 以文化为线索的研究性学习|云·看见幼儿园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