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NjQxOTc4Mg==&mid=2247487070&idx=1&sn=1257f60881846bcc63b38b07bfba3f1c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 朱继文
还记得网上那个守着一条大鲤鱼的小男孩吗?老师让带一条小金鱼来观察,他带了一条大鲤鱼!看的人无不捧腹大笑,并引发了欢乐的接龙游戏——“那些年被爸妈坑过的瞬间”。在网友们的吐槽下,给孩子带大鲤鱼的老爸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这鱼是我钓的,家里人也不爱吃,就拿来了。”所有人对家长的解释哄堂大笑。作为管理者却不能一笑置之,由这个案例以及家长、网友的反映,不难看出我们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工作方法、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园之间的沟通等等,都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那么,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如何进行呢?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共育中无疑应该起引领作用。而引领的内容和方向,我用术、法、道来概括。
术:
共享教育方法
家园沟通的第一个层次,通常是围绕孩子发展讨论和共享儿童观察的策略、行为分析的依据以及教育的措施,通过讨论各种实用好操作的方法,使家长信服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亲其师信其道,愿意协助园所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方法、策略层面的家园共育。比如上述案例中的老师,在发通知的时候就应该详细说明,本次“观察小鱼”活动要完成的教育目标、活动开展的大致流程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这样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而不至于产生各种误会。下面的案例则更生动地说明了如何共享教育方法。
一天,一位爸爸很生气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说:“朱园长,有件事情我要跟您谈谈,班里的老师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发现和关注孩子的才能,把孩子的发展都耽误啦!”听到家长说得这么严重,我赶紧请他坐下,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是小一班豆豆的爸爸,高级知识分子,经常去国外出差,而且一去就是两三个月。他认为孩子要从小接触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底蕴,读经诵诗,因此豆豆上幼儿园之前,已经会背诵多首古诗,《弟子规》《三字经》也背得滚瓜烂熟,家人引以为傲,觉得这是豆豆过人之处的表现。上小班后,家人以为老师会教孩子们吟诵古诗,就停止了家中的学习。爸爸出差回来后,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结果孩子背诵得断断续续,忘记了很多内容。爸爸很生气,觉得老师不负责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不仅没有学到新知识,反而遗忘了原来所学习的。
爸爸找老师理论,老师却说小班孩子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机械记忆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建议让孩子记住家庭地址、父母联系方式等安全信息,并对家长说:“连自己家的地址都不知道,背再多的古诗文也枉然。”爸爸很难接受老师的观点,便找园长来理论。
听清缘由后,我首先肯定了爸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和对吟诵诗词的关注。继而问爸爸是如何教授孩子背诵的。得知是用“多听、鼓励背、正面强化”等方式,便引导爸爸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情境中学习,以便让孩子理解诗词内涵,逐渐由外而内地知晓含义后吟诵。同时我又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并推荐了几本育儿书籍,还邀请爸爸来园当“助教老师”,近距离了解班级活动情况。
所谓“术”,就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教师要引领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围绕“鲤鱼”事件的吐槽中,有一种声音是不认同“给家长布置作业”的做法。其实这个活动背后蕴含着许多教育目标:分享所带不同种类的鱼,了解物种多样性;与同伴共同探索,促进社会交往;通过讨论,激发思维发展;甚至回家询问父母带鱼的缘由,也能促进质疑能力的发展。
法:
传递教育理念
所以,引领家长的第二层次——“法”,就是教育理念的传递和传达,通过沟通想法、思路、观念,达成家园之间教育思想的共识。下面的案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又快到假期了,我无意间听到两个家长的对话。一个说:“听说假期里就要合班了,如果教师征求意见,咱们都不能同意啊!”另一个附和道:“合班了,老师照顾得过来吗?再说了,别的班的老师,能对咱的孩子好吗?还真担心!”家长对合班表现出的焦虑和担忧引起了我的重视。
为了传递园所的想法和做法,我们通过微信群、公众号、面谈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合班”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比如在家园栏“温馨提示”中写道:“合班能够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小孩子通过模仿榜样、认识新朋友、感受新环境提升适应能力,让大孩子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合班是一种机遇,呈现混龄教育的优势,同时开启一个新世界,一个充满挑战与温暖的环境!请您跟我们一起欣赏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您将会看到一个懂得合作、更具社会适应能力的孩子。”
家长会上,我真诚地与大家沟通:“作为园长,一要为孩子们着想,二要为家长着想,三还要为教师们着想。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进步,都在不断付出努力,相信我们的家长也都看在眼里。让教师们利用假期调整一下,也是为了开学后工作得更加出色!”家长们都被我的真情感动,夸奖着本班的每位教师。最后,家长们一致同意幼儿园合班轮休的决定。
合班一周过去了,我看到家长们的态度大为改观,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可喜变化。东东的妈妈告诉我,东东认识了中三班的丽丽,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晚上两个孩子还会通电话。小宝的妈妈在朋友圈晒道:“孩子会主动给弟弟妹妹们穿衣服,像个小老师,太让我感动了!”楠楠爸爸原来反对合班的呼声最高,现在特意告诉我:“我儿子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特自信地告诉我,开学后他就是幼儿园最大的哥哥了!”
共育是理念的统一,是思想的共识,是求同存异的和谐一致。
道:
塑造完美人格
教育的本质是人影响人,所以,要塑造儿童,首先,为人父、为人母要完成自己的人格再造和塑造,成为更好的自己,以胜任父母职责,这是幼儿园必须引领家长实现的事情。园所绝不仅仅是孩子成长之地,更是监护人完善人格之所。
可能大家都看到过北大学霸王猛的“万字长文”,我如同孩子的父母一样,怅然若失,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无论孰是孰非,父母子女的“决裂”“拉黑”,终其一点,印证了童年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自我完善的必要性。《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完善人格的人,这样才会在“治国平天下”之时永葆信念和乐观。同样,家园共育绝对不是简单的卫生保健知识的传递、学习内容的汇报、事情发生之后的处理,而是与家长“教学相长”,共促人格品性向至善、至美迈进。
秋高气爽的时候,幼儿园举行运动会。大班操场4棵柿子树上挂着红彤彤的果实,沉甸甸地压着枝头,孩子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当孩子们想摘的时候,父母禁止的说辞不一:“哎呀,柿子上有白毛,吃了容易生病。”“摘什么摘,跟没见过似的。”“看着就难吃,别摘了,妈妈给你买。”“你看,上面有小虫子,好恐怖。”“柿子没有成熟,你现在摘下来,恐怕会伤害柿子树。”不同的解释目的相同——不让孩子摘柿子;但传达的思想不同,无形中传递出不同的“我和树的关系”——有结果预测、有现象描述、有评价指责、当然也有温柔陈述,而这无疑会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乐观向上的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世界观是积极的,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的;消极悲观懈怠的孩子被灌输的世界观是灰暗的,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于拧巴的状态。
荷尔德林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诗意”就是对教育的再提高。静心凝气,关注施教者、受教育者精神共成长是教育之“道”的根本所在。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