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疫情当前,有关疫情的课程各地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但是在一片热闹中,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的施俊霞老师致函我们学前教育杂志,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疑问:有关“疫情”的课程,到底要不要做?怎么做?
为此,我们诚邀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针对教师关切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剖析,释疑解惑。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的施俊霞老师问:
“目前对于冠状病毒的课程实施方案在幼教界风靡一时,每所幼儿园都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期望在开学时实施出比较完美的冠状病毒的课程。如一些有能力的幼儿园为了让课程在入学时能更顺利地开展,利用教师疫情休息在家的时间进行线上研讨,同时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归纳整理,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主题课程的框架。为了寻找相关的课程内容,一些教师想方设想在网络上寻找,有时甚至为了满足所谓主题课程五大领域的需求,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作为一线教师,对此我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实施课程之前,我觉得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次课程?这一个问题,又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1.对于这次冠状病毒的课程我们实施与不实施对孩子们来说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只是跟风,那么做不做是不是无所谓?
2.我觉得不管做什么样的课程,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冠状病毒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资源或一种媒介。在资源的利用和选择上是否具有独一无二、不可代替性?如果不是,那么做与不做是不是也无所谓?如果是,那么课程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哪里?
在内容上,五大领域是否需要全部涉及还是会有重点领域偏向?
在利用同一资源开展课程时,不同年龄段该如何实施?
针对不同年龄段,小中大班在目标定位上有哪些不一样?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又有什么不一样?”
专家解答
适度关注 融合渗透
南京师范大学 虞永平
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对幼儿园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学推迟了,幼儿长期封闭在家里,生活节奏相对单一,回到幼儿园后,生活和学习适应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开学后的防疫,在开放流动的社会,幼儿的家庭来源越来越多样化,有些孩子和父母可能就是从疫情较重的地区回来的,有些是家庭成员中有个别成员是从重灾区回来的。加上社会生活中父母还是有很多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近距离接触的可能,因此,防疫还是幼儿园开学的重点工作。加上幼儿园的饮食、睡眠、盥洗等环节的把控,幼儿园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一些幼儿园还在讨论疫情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全社会都在关心,广播电视天天在报道,幼儿在家里也经常在问家长,有些家长已经跟幼儿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通过幼儿的绘画、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绘本,以及幼儿与家长共同拍摄的微电视,以及幼儿创作的一些儿歌和故事,我们可以判断,幼儿对于这场疫情已经有了不少了解,有些幼儿由于父母的职业和知识背景,了解得还比较深入,甚至有些幼儿因为父母参与了抗击疫情的工作,对疫情带来的灾难有了亲身的体验。
因此,当幼儿回到幼儿园,老师要回避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幼儿园应该主动把疫情的有关信息纳入课程之中,但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注重激发和总结幼儿对疫情的了解,避免无视幼儿的认识,预设一套相关的知识,强行灌输。
要给幼儿表达的机会,幼儿的经验中往往有家庭成员的智慧,还有很多辅助的材料,如幼儿自己创作的儿歌、绘画、视频等,借助幼儿自己的作品来相互交流,共同讨论。
千万避免为了强化疫情或病毒的知识教育,给幼儿加很多的课,不要无限地扩展知识点。
很多知识不是幼儿阶段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问题连科学家们还没搞明白呢。简单地知道病毒侵涉人体,对人造成影响,严重地会剥夺人的生命;也可以让幼儿知道很多病毒寄居于动物,因此,不能食用野生动物。这是基本的知识,大部分幼儿已经知道。
因此,融在日常生活和原有的课程中进行就可以了。对小年龄班的孩子根据具体的状况,适可而止,别硬性灌输。
第二,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
整理和提升幼儿对疫情的了解不是仅仅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考虑幼儿的防护能力相对较弱,引导幼儿注意防护,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还要从让幼儿分享家庭防疫的经验和规范出发,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中的防护规则和方法,让幼儿掌握防护的基本要求,养成防护的基本习惯。
这也是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的继续和加强,也不需要加很多课去讲解,重在理解和行动,这是疫情教育的关键所在。
第三,疫情的确引发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思考。
如何用生态的、联系的眼光看待不同生命之间的关系,看待自然与社会,真正形成一种生态文明的立场,这是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应该思考的。在面对具体的动植物及其生存和发展时,我们要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
过去,总是有人误解苏联的知识系统化,以为知识系统化就是关注知识的线性逻辑,会造成知识的割裂。其实,知识系统化告诉我们知识是不断递进的,知识还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学科的知识点之间,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割裂的。这才是知识系统化的完整内涵。《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理念也是如此的。
因此,要用生态的观念指导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让幼儿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然,关心世界,尊重每一种生命,培养真正能抗拒对自然过度开发、乱捕捉的一代新人。这些内容不需要改变原有的课程,只要在原有的课程中融入这些理念,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式让幼儿去理解、接受和践行。
第四,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实事求是,准确判断,不要过于渲染心理恐慌、恐惧,不要急于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都明白,什么能跟孩子说,什么不说,什么能给孩子看,什么不能给孩子看。因此,不少家庭是有心理保护的第一道防线的。
对于武汉以外的大部分地方来说,氛围没有那么恐惧,仅仅是烦闷。
幼儿有父母天天陪伴,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引导幼儿,开展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对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能大大降低惧怕。所以,不要把幼儿的心理恐慌和惧怕看得太重。幼儿有点焦虑和烦躁是可能的。那么长时间不能外出,活动空间受限制,交往面突然缩小,很多春节的心愿不能实现。但这些随着开学及同伴游戏的增加,很快能得到缓解。
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不需要专门的上课和活动,只要确保幼儿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足矣。
当然,个别幼儿由于家庭等特殊情况或特殊经历,的确引起了心理上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去了解和分析,与家庭共同配合,尽可能在游戏和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安定、安全和关怀,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如果要关注疫情的教育,不要太费心费力去调整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要结合原有的课程目标,避免课程重复和超载。
疫情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内容本来就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把全面发展教育都落实到位了,一定能贯彻疫情教育的内容。
如有效的锻炼就是增强儿童的抵抗力,一日生活环节做到位了,科学健康的防护就落实了;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卫生、环境保护、文明饮食等方面的认识,科学的经验就丰富了,就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表征和创造能力;儿童感受了全社会救死扶伤、相互支持的风尚和行为,这就是社会教育。
因此,防疫的教育是综合的,是渗透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之中的。
(编辑:张月红)
往期回顾
1.【疫情在,爱更在】老师、家长先了解:很形象!新冠肺炎原来是这样被治愈的
2.【疫情在,爱更在】特殊时期特别指南的普遍意义
3.【疫情在,爱更在】宅久亲子多矛盾,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与TA“和平相处”?且听两位双“特”说
4.【疫情在,爱更在】疫情当前,如何保护孩子及自己?十大热门话题,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给出答案!
5.【疫情在,爱更在】来自幼儿园战“疫”一线的声音:小故事 大作用
6.【疫情在,爱更在】来自幼儿园战“疫”一线的声音:特殊时期的“特别”教研
11.【疫情在,爱更在】静一静,也很好,反思特殊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