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新区恩济幼儿园 成勇
编者按:2017年,学前教育杂志与乐平公益基金会联合行动,发起了“精准扶贫:农村学前教育定点帮扶计划”项目,旨在推动弱势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8月20日,由成勇园长带领的北京市海淀新区恩济幼儿园4人支教小组,奔赴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为期4天的支教活动在盛夏的晨光中拉开了帷幕。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
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
这是《朗读者》中一段有关“遇见”的诗,在刚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因支教遇见了千里之外的甘肃宕昌的一些孩子、一些老师、一些曾经陌生的人;遇见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组成的充满爱的幼儿园;遇见了青山之中的大教室,和教室里的200多名幼教人;遇见了我们心中对儿童教育的思考与坚守……
这份独特的“遇见”给我们的内心留下诸多的感受,这些感受在胸口激荡,迫不及待想分享,也期待能给支教同行者们提供一些经验。
首先要思考的是支教的内容和形式,一味呈现我们的经验并不适宜,必须先了解接受支教一方的需要。因此,在出发前一个月,我们和当地负责千千树项目的剡老师、乐平基金会的莎莎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依据当地老师及园所的需求,确定了园长管理能力、环境创设专题、区域创设专题、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集体教学观摩这几项交流内容,虽然当地老师实际需要的领域和专题是多方面的,但聚焦才能让内容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双方的互动和对话。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组建了4人支教小组,展开了专题负责和团队共议的支教准备:小组每人负责一个培训专题,各自准备内容和材料,定期会议沟通,随时在线互动,讨论完善培训方案。这个过程,也帮助我们梳理了以往经验,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这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因为当地留守儿童较多,面对那些周托、月托甚至年托的孩子,老师需要更多的策略来进行家园沟通,他们希望我们能开展“家长工作”专题。尽管我园在家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留守儿童家长与普通家长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们的经验可能无法对接。讨论后,我们取消了这个专题,待有针对性地积累一些资料和经验后再和他们对话。
另外,最初支教安排的全是讲座和培训,初衷是能让更多的当地老师听到来自北京的分享和交流。但我们希能有机会进入当地幼儿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教育环境。商议后,最终安排走访了当地4所幼儿园。事实证明,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和当地的经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正是这次走访,让我们对当地的老师和儿童有了一份真切的理解,对当地幼教人的质朴与坚守有了触及内心的尊重和敬意,如果要对支教活动提一些建议的话,“走访幼儿园”是我的重要建议之一。
“身未动,心先遇”为即将开始的面对面支教活动做好了适宜的准备。
支教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儿童,他们用最真实自然的言行不断提醒着我们:教育是与儿童的对话,真正的教育源于我们能看到儿童,能读懂儿童。其中有几个片段让我难以忘怀。
片段一:
在晓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互动的《好玩的石头》集体教学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们离开原来围坐一圈的小椅子,到桌边用小石头在卡纸上画画,这个小女孩却拒绝离开,坚持坐在原地,即使老师再次邀请,她也不愿意。最终,晓萌老师没有强行要求,而是将小卡片拿下来,递到她手里,让她坐在椅子上完成了绘画。活动的另一个环节是观察石头沉浮的小实验,坐在小椅子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可小女孩仍然不愿离开椅子,晓萌老师把多余的一张桌子搬下来放在她的旁边……几分钟之后,我意外地发现她轻轻地站了起来,搬着小椅子走到了小朋友当中和他们一起做实验,还自然地分享着她的发现。活动结束后,我和当地老师就小女孩的行为进行了交流,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变化——一个由边缘慢慢走向中心的转变,一种参与和学习状态的改变。这种改变源于老师对她的接纳:给她时间、让她选择、让她有了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的可能性。通过这个片段,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有自己想法和态度的儿童,更看到了老师的接纳和尊重能给孩子带来多么积极的意义。
片段二:
在哈达铺中心幼儿园,我们遇到了一个8岁的大男孩,他是园长的儿子,听说来了北京的客人,正过暑假的他从家中拿着一袋颇具当地特色的烤土豆,飞奔而来让我们品尝。我们之间的对话从他那句充满热情和淳朴的“姨……你好!”开始,身边的家人笑着向我们介绍这个大男孩:淘气,成绩中等,还爱打架,但喜欢画画……听到这句,我们从书包里翻出一张白纸,鼓励大男孩画出他喜欢的东西。短暂的思考后,他在纸上画出小狗、小乌龟和小蛇,每个小动物的脸上都画着向上扬起的嘴角,男孩向我们解释,“小蛇很开心,因为它下蛋了。”他向我们介绍自己心目中的北京:有毛主席,还有鸟巢……当老师拿出乘坐的飞机照片和他分享时,他看着被红色米奇涂满的飞机外壳很认真地说:“飞机应该是白色的,飞机里面有座位吗……”
从孩子的语言中我们读到了他心中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和向往,也读到了一份教育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何让原本就充满好奇的童心永远涌动,让那份对未知向往的热情永远留存,作为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成人和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有更多的思考和作为!
支教一行,在体力上是非常辛苦的!除去前期用心的准备,支教期间,几乎每天都是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讲座、交流、讨论、修改、分享……然而老师们未曾流露出丝毫倦意与抱怨,因为在宕昌短短几天里,遇到幼教路上的同行人,给了我们力量和温暖。
一位“年托”园长
在宕昌园长交流会上,坐着一位安静的老园长,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她听得很认真,一直努力地做记录。当我看向她时,她坚定的目光中伴有一丝羞涩。中场休息时,当地的幼教负责人特地向我介绍了她:原来她是一位“年托”园长!由于当地很多人常年在外务工,为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这位园长决定开办年托班,这样家长就可以将孩子交给幼儿园整年照管。听到这样的情况,我内心十分震惊,想象着那些近一年无法见到父母的孩子们,该如何生活、游戏、学习?而眼前的这位朴素少语的园长,为那所看上去简陋,却像“家”一样安定温暖的幼儿园又付出了多少心血?她承担了怎样的责任,内心要有怎样的爱才可以完成这段特殊的“陪伴”,我紧紧握住这位一直腼腆微笑的老园长的手,这样朴素无畏的坚守,给予了我们深深的震撼与力量。
一捧捧美丽的鲜花
集中培训即将结束时,几位老师怀抱着鲜花走了过来,我一眼认出带头的是培训现场主动、热情地和我互动的罗园长。她将一捧捧鲜花递到了我们的手中,说:“你们带着这么多经验,走了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不知道怎样能表达我们的尊重和感谢,这几束鲜花也许会让你们不那么想家……”朴素的话语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一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下乡走访时,我们很幸运来到了罗园长的幼儿园,这是一所她个人投资的私立幼儿园,由于当地托费标准较低,办园三年还没有开始盈利。当我们问及不盈利的情况下为何还开办幼儿园时,她笑着告诉我们,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喜欢孩子和幼儿教育。早年在新疆开办了一所幼儿园,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宕昌是丈夫的家乡,或许是朴素的家乡情怀,她与丈夫在这里投资办了这所园,为的是让家乡的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
在罗园长的带领下,我们走遍了幼儿园的每一间屋子:老师的食堂和宿舍、楼顶的幼儿游戏综合屋、为孩子们引进的音乐课程、和当地政府居民协商后开辟的一块“种植园地”……她自豪地讲述着这个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近3000平米的幼儿园,我们唯一没有进入的是楼顶最角落的房间,那是她和丈夫的小屋。原来丈夫在幼儿园同样身兼数职:门卫、保安、采购…….这里是宕昌县为数不多的用暖气取暖的幼儿园,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冬季,园所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考虑到运营成本,丈夫就担起了烧锅炉的工作……罗园长夫妇对幼教的热忱和为山区孩子带来更好教育的努力,让我们敬佩。
在园长讲座交流时,我曾为园长们推荐《幼儿园园长专业能力提升丛书》,支教结束后的第5天,便收到了罗园长的微信:成园长推荐的丛书已经订到了,给自己充电,加油!
加油,园长和老师们!加油,甘肃宕昌幼教的同仁们!短短的5天时间,支教团队付出了很多,体验了很多,但更多是发自内心的收获!感恩你们,感恩这些遇见,“爱与专业的行走”我们刚刚启程!
—— END ——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