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9月5日下午,如东县周云凤名师创新团队领衔人、成员及成员所在单位青年教师代表100多人参加了“好书同分享 课程重生成”线上集中研讨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次的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好书推荐、课程分享、专题讲座、团队会议。
好书推荐
学习故事是一种工具、一种中介,支持着儿童的学习,记录着每个儿童独一无二的学习和发展轨迹。它还像是一颗投入湖水中的小石子,会带来涟漪——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那么什么是学习故事?如何运用学习故事来评估幼儿?杨柳青老师的分享《发现 倾听 追随》,让我们从《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有一本书,名为《观察的艺术——观察改变幼儿园教学》。聆听陈玉忱老师的《走近幼儿 学会看见》,一起感悟书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最根本就是学会观察,跟随幼儿的步伐,认识到幼儿是通过感知游戏区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成长起来的。只有走近儿童,我们才能了解儿童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才可以与儿童的心贴的更近,才能真正知道儿童切实的需要是什么?让我们把脉游戏现场,开出针对性的处方,让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进行发展,达到游戏的更高水平。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不论室内还是户外,都要与幼儿互动“对话”,如此才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幼儿创造安全愉快、丰富多彩、整洁优美、益智健体、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让我们跟着宋瑶老师走近幼儿,了解幼儿,让幼儿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长知识,让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课程分享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给生活带来绚丽的光彩;眼睛是人类的指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眼睛是清澈的明镜,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孩子们追随兴趣,探索眼睛的秘密,周晓丽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宣传护眼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护眼行动。
赵启昊老师带来的趣味玩球课程,坚持“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理念,兼顾动作发展和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相结合,教师间接指导幼儿运用各种球类进行科学、规范的全身运动,提高幼儿对肢体的节奏感、对球性的掌控能力。游戏化教学与提供的展示平台,帮助幼儿养成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让幼儿在趣味玩球中快乐起航!
张敏老师分享的幼小衔接课程《我是时间小主人》。课程中提出作息时间上的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能让孩子们在进去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作息习惯,也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高建梅老师分享了大班STEM课程《棉花工坊》,孩子们从对棉桃产生兴趣、认识棉花,到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制作棉线、编织、制作服装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与材料进行互动,在大胆尝试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专题讲座
江苏省特级教师、团队领衔人周云凤作了题为《班级生成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她用课程理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大家明晰了生成课程的内涵和做法,加深了对“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解,并鼓励大家: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遇到的各种问题、身边的各类资源等等都可以成为班级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团队会议
交流促提升,研讨出真知。团队会议中,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对今后的团队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互相启发,贡献智慧,进行思维碰撞,让团队活动计划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最后,团队领衔人周云凤对团队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鼓励团队成员要做到真阅读、真实践、真研究,多反思、多展示、多引领,加快成长步伐,用积极进取的专业态度把握住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