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虞永平+华爱华+李季湄等专家合集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正文

一、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的三维观念决定幼儿健康教育
的内容系统
1.健康是机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2.健康到疾病是互相演变的过程
所谓疾病是“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
显然,不健康或异常之中绝大多数状态不属于疾病,如婴儿期生理性贫血,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均属于不健康状态,但又不属于疾病。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不健康状态可称之为“灰色状态”或“亚健康状态”。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
知、信、行目标系统
1.提高幼儿健康与卫生知识水平
2.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和公众健康与卫生的态度
?
所谓态度是指:
3.促使幼儿健康行为和保健能力的形成
?
所谓健康的行为:
团体健康行为:
是指社会群体作为行为主体而采取的旨在保证公众健康的活动;
个体健康行为:
是指每一个个体作为主体而采取的旨在保证自身健康的活动。
所谓健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即寓教育于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之中,经过经常反复有利于健康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自然熏陶之中自然而然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例如:幼儿知道喝牛奶有营养,可以纠正钙的不足,但由于他们不喜欢或不习惯喝牛奶而不喝牛奶,因此,应采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去改善幼儿的态度,使幼儿自觉自愿地产生喝牛奶的行为。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相结合的幼儿健康教育
课程系统
幼儿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就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的。
(1) 创设幼儿健康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了:
幼儿园的建筑和设备卫生、采光、通风、取暖、绿化等;
精神环境包括了:
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和文化环境(园风、班风等)。
(2) 提供幼儿健康服务
?
幼儿健康服务是指:
四、形成家庭、幼儿园、社会
三位一体化的
大幼儿健康教育系统
1.家庭健康教育
2.幼儿园健康教育
3.社会健康教育

?
示意图表明: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