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虞永平+华爱华+李季湄等专家合集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正文


“健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幼儿健康和健康教育研究决非局限于身体健康或者是心理健康单方面的内容,而应该综合性地分析、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此外,还必须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健康的有关问题开展健康教育。

当前,建构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体系最关键、最主要的是以综合学科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理论,研究幼儿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分析影响整体功能的各要素的功能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及各要素所处的层次及其动态变化,各要素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本文试图将幼儿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的理论要素。


一、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三维观念决定幼儿健康教育

的内容系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健康理解为:

1.健康是机体、精神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健康除无病或虚弱外,还有机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要求。完满状态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而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从基本要求来看,机体应当发育匀称,功能健全;在心理方面应当心理稳定,精力充沛;在社会方面应当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人群。

2.健康到疾病是互相演变的过程


健康是动态过程,也是机体不断调节和维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表现在个体内部,也表现在个体与环境(包括其他个体)之间。一旦出现某种平衡失调便脱离正常状态,可称为“不健康”或异常。

正常状态应合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的要求。

所谓疾病是“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


显然,不健康或异常之中绝大多数状态不属于疾病,如婴儿期生理性贫血,幼儿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情绪障碍等均属于不健康状态,但又不属于疾病。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不健康状态可称之为“灰色状态”或“亚健康状态”。



疾病是由健康经“亚健康”或前疾病状态发展而来,即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互相演变的过程。

健康的新观念促使幼儿健康标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变。

幼儿健康的标准应该是指幼儿各器官、各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良好,没有身心疾病或缺陷(如近视、沙眼、龋齿、脊柱弯曲等),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根据健康的三维观念,幼儿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人体认识和保护、疾病的防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环境保护教育、饮食和营养教育、安全教育与意外伤害的预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性教育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

知、信、行目标系统


幼儿健康教育的三大目标是: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和卫生知识水平,树立健康信念或态度,采纳并形成健康的行为和掌握保健技能,从而有能力并自觉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其中知识是基础,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为是最终目的。

一般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对待健康或卫生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接受的信息越多,懂得的知识越广,信念、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但知、信、行之间并非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可以出现知而不信或知而不行、信而不行,也可以出现行而后信、信而后知。

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的三大目标和任务是:

1.提高幼儿健康与卫生知识水平


健康指向于身心的状况、影响因素、标准等,而卫生则指向于为达到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通过课内外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传授健康和卫生科学基本知识,使幼儿建立现代健康的观念、保健的原理和保健知识,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2.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和公众健康与卫生的态度


幼儿对待健康和卫生的态度如何,是促使其将健康和卫生科学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是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

?

所谓态度是指:

个人对人、对事所采取的一种具有持久性而又一致性的行为倾向,故能对个体的行为起直接的干预作用。幼儿对健康和卫生的态度是通过健康和卫生知识的学习及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幼儿对待健康和卫生的态度一旦形成,改变就比较困难。

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要经常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健康和卫生态度,培养其正确的健康和卫生态度。

3.促使幼儿健康行为和保健能力的形成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形成各种有益于人、社会和民族的健康行为,并能运用所学会的保健技能保护和增强自身和他人的身心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长发育水平,这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

所谓健康的行为:

泛指一切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偏食挑食、与同伴和睦相处等均属于健康行为。

从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影响对象,可以将健康行为分为团体健康行为个体健康行为


团体健康行为:

是指社会群体作为行为主体而采取的旨在保证公众健康的活动;

个体健康行为:

是指每一个个体作为主体而采取的旨在保证自身健康的活动。


值得强调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促使幼儿形成健康行为和技能、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而且应让幼儿知道在维护公众健康和卫生时应怎样做。

值得强调的另一点是,尽管人们想通过健康教育的知→信→行单向模式使幼儿自觉选择健康行为,但影响幼儿形成健康行为的因素很多,加之幼儿对健康和卫生知识的有限,常常没有能力作出理性的决策,因此对于幼儿这一特殊人群,要促使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或选择,应特别注意养成教育和情感教育。

所谓健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即寓教育于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之中,经过经常反复有利于健康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自然熏陶之中自然而然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情感培养,即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幼儿产生、形成有利于健康的各种情感,并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如果单凭学习健康和卫生知识来形成健康行为是不够的。

例如:幼儿知道喝牛奶有营养,可以纠正钙的不足,但由于他们不喜欢或不习惯喝牛奶而不喝牛奶,因此,应采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去改善幼儿的态度,使幼儿自觉自愿地产生喝牛奶的行为。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相结合的幼儿健康教育

课程系统


课程从整体上讲,包括幼儿园提供的全部学习机会,它既包括了显性课程,也包括了隐性课程。


幼儿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就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通常是通过体育、社会常识以及其他有关课程,以游戏、户外活动及生活基本活动为形式来进行的。


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的。


幼儿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可分为创设健康环境和提供健康服务。

(1) 创设幼儿健康环境


幼儿健康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了:

幼儿园的建筑和设备卫生、采光、通风、取暖、绿化等;

精神环境包括了:

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和文化环境(园风、班风等)。


幼儿在美好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自由、充分地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和物,学习与人交往,陶冶性情,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爱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等行为习惯。

(2) 提供幼儿健康服务


?

幼儿健康服务是指: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保育措施和活动,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生长发育的评价、身心疾病的防治、心理咨询、预防接种、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生活的照顾、建立家园联系等,是幼儿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在组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时必须提供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环境与服务。

如保护幼儿的视力,除了要让幼儿知道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学习如何保护视力,还应该经常开展视力检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光线,控制幼儿用眼时间以及幼儿看电视、玩电游的时间和距离等。



四、形成家庭、幼儿园、社会

三位一体化的

大幼儿健康教育系统


大幼儿健康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

幼儿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固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缺乏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正确的健康教育,或缺乏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配合,就会明显影响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

1.家庭健康教育


在家庭中,要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习惯。同时,与幼儿园健康教育同步进行,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应内容的教育。

2.幼儿园健康教育


相对于家庭而言,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次级社会化的过程,次级社会化对孩子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比其他集体机构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并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

在实施中要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制定管理目标,进行健康教育评价,包括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客观地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同时,幼儿园幼儿健康教育必须注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注意与家庭、社会健康教育三者的一致性。

3.社会健康教育


社会健康教育是除了家庭、幼儿园之外的教育机构或团体开展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会教育工作。

这些机构或团体包括各级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宣传和新闻部门、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各类社会团体等等。

我们在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时,必须重视社会各团体和各种力量的参与和配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使健康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内容系统,知、信、行健康教育目标系统,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系统,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幼儿健康教育系统是构建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的诸要素,各系统和各要素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用模式图表示。(见图)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

示意图表明: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为核心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健康和卫生知识、对待健康和卫生的态度及行为方面得到改变,最关键的是形成健康的行为,预防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水平。

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在幼儿园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还必须取得家庭和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家庭和社会的不利因素容易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作用,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全方位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欧新明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主编.现代交叉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28~230页

[2] 张志勇主编.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3~78页

[3] 叶广俊主编.现代幼儿少年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 500~524页

[4]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132~135页

[5] 朱家雄主编.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70 ~276页

[6] 顾荣芳著.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01~303页

[7] 郑晓边编著.现代卫生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48 ~249页


精品文章 特别推荐

【0】李季湄: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1】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8】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9】周兢:如何在游戏活动区域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0】叶澜:读懂教师,才能读懂教育


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优师教研(小优老师)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