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摘要〕教材园本化作为课程园本化的一种体现,可以增强教材适宜性和科学性,提高教材使用效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四个路径实现教材园本化:从领域实际、幼儿园实际和幼儿实际出发,研读教材;以园本教研为手段,预设教材;遵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使用教材;以主题活动交流为方式,反思和评价教材。
〔关键词〕 教材园本化 课程园本化 幼儿园教材编制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课程的适宜性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课程园本化”问题。由于“课程是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问题之一”,〔1〕学术界对“课程园本化”的认识尚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课程园本化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园现实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将地方课程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重组、融合的过程——这一依据幼儿园特点和实际对课程进行重组处理的过程,就是课程园本化的过程。〔2〕而“园本化”,即以幼儿园为本将课程进行改造、调适、整合、运用的过程,这里的“本”是指基础、现状、背景、实际、条件及可能等反映幼儿园现实的因素。〔3〕
幼儿教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文本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媒介。教材园本化的提出,是由于幼儿园在使用教材前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将教材“园本化”的过程,即,幼儿园在《纲要》指导下,通过对所选教材的解读,结合自身实际及可利用资源,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创造性使用和改编所选教材的过程。借鉴“课程园本化”这一术语,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教材园本化”,可视为课程园本化的一种体现。
教材园本化是一个提升教材科学性、适宜性的重要步骤,其最终指向的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由此可见,教材园本化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增强教材适宜性和科学性,提高教材使用效率。通过对市面上幼儿教材的选择、分析、试用,幼儿园可以考察其适应性、可操作性,发现其不足,为自身编制教材提供宝贵信息,从而提高教材使用效率。目前,幼儿园尚无“课程标准”意义上的“统一大纲”,教材编写和发行不受限制,因此市面上流行的幼儿教材,难免良莠不齐,甚至一些低质量的教材也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发展方向上的误区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小学化”。〔4〕
因此,幼儿园选择教材后并不能“拿来就用”,必须“过滤”。在缺乏一个完善的幼儿园教材选用参考标准的情况下,“过滤”的最好办法就是“园本化”,即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引用、改编现有教材,以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在这一园本化过程中,基于来自现场的教材使用反馈信息,幼儿园必然会发现教材存在一些不太符合本园实际之处,可将这些不足反馈给编者,也可组建本园的教材编写小组就上述不足之处探索对策,以改进教材编写方式,优化教材内容,逐步增强教材的适切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适合幼儿园自身发展所需的课程资源。在这过程中,教材质量逐步得到了提升,教材使用效率也由此提高。
第二,适宜教材的使用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有学者指出,幼儿园课程“要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对特定幼儿园、特定班级与特定幼儿的关注”,而“园本课程正是有效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保证”。〔5〕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园本化强调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结合园所条件、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素质,分析、研读、改编、整合教材,使教材针对特定的幼儿园、特定的班级、特定的幼儿而设计,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研读教材是教材园本化的第一步。教师要了解所选教材的目标、内容、框架、编写方式,可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从“三个实际”即领域实际、幼儿园实际、幼儿实际出发进行研读。
1.从领域实际出发进行研读。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把握当前的课改理念并熟悉《纲要》中对每一领域应达成目标及教育内容的规定,然后分析教材的学科性,了解教材中是否含有该年龄段幼儿需要学习的关键经验。同时,教师还应有整合的教育理念,找到幼儿在各领域中需掌握的关键经验之间的一些衔接点,从整体上把握不同领域教材的重要内容和培养目标。
2.从幼儿园实际出发进行研读。教材园本化需要基于幼儿园自身的历史、资源、特色及发展目标等条件,做到“因园而宜”。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结合本园实际状况选择比较合适的内容,列入预设教学计划中,扬弃繁、难、偏旧或者脱离本园幼儿实际生活的内容。如,教材中出现“超市”、“电梯”等内容,农村幼儿对此基本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农村幼儿园通常无法提供相关图片、多媒体来帮助幼儿认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不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应加以修改并代之以农村常见的菜市场、楼梯或竹梯等内容。
3.从幼儿实际出发进行研读。从幼儿实际出发,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清楚地了解本园幼儿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发展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析教材每一内容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研究活动的开展要调动和提升孩子哪些基本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园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既是教材的实践研究者,又是教材的执行者、评价者。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只有充分考虑了本园、本班实际,如本园所处地理位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等之后,才能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改编、设计和创新。
预设教材是指对教材的目标、内容进行选择、改编、设计,使之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预设教材的方式有很多,园本教研是基本途径。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自主学习、探索、实践、反思教材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运用集体智慧对教材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讨论和调整。
例如,以园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方式进行的预设教材,需要全体教师参与,以所带年龄班划分出几个小组,在每学期开学前以及每月进行。由于许多幼儿园的教材是围绕主题而编制的,因此,通过园本教研可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如,该教材共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又预设了几个“次主题”?它们是按什么线索和顺序展开的?每个“次主题”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是如何衔接的?然后,将教材结合本月或本学期的集体教育活动安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目标到准备到建议和延伸,重点看教材中各主题的教育目标和活动建议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可以怎样改动。比如,将有些主题中不适合本园开展的或不符合本地文化习俗的内容去掉,增添一些适合本园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使修改后的教材的每个主题更贴近实际要求;也可把原有教材中具体活动设计的某个环节或某一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修订后的教材需要在使用(动态分析)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使用教材是教材园本化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预设与生成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材园本化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研读的基础上,根据各方实际预设教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使用预设教材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课程的生长点,“选择”和“生成”符合实际中幼儿所兴趣和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应及时捕捉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抓住幼儿出现的问题以及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热点,生成一些新的活动主题或知识链,遵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程实施原则,创造性地使用预设教材。
研读、预设、使用教材之后,反思和评价成为教材园本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材的教育价值得以持续体现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教材是否促进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否支持了教师的自我成长、是否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例如,在每个主题活动完成后,幼儿园可组织各年龄班教师进行交流,将对自己在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反思,运用文字汇报、观摩、与平行班教师交流等方式去评价教材,重点反思以下内容:教材使用后,幼儿是否获得了该领域的知识技能,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多种能力、潜能是否得到了发展;教师是否能驾驭这些园本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自身专业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这些园本化教材在多大程度促进了本园的课程建设;等等。
教师通过主题活动交流的方式,从教材的价值、内容、组织方式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反思教材的适切性、可操作性,分析教材现存的优缺点,可以为后续的幼儿园教材编制工作提供更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注释:
〔1〕王红霞.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7(9).
〔2〕虞永平.课程园本化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04(4).
〔3〕虞永平.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J〕.早期教育,2001(8).
〔4〕周洪飞.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园教材的编制与管理〔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11).
〔5〕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8.
(张地容,张维娜: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