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ExMzU1MA==&mid=2654030046&idx=1&sn=c8b311fe79028c38919ef97c097b47fc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关键经验”(Key experiences)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讨论颇为热烈的一个词。对关键经验内涵、特征加以重新审视,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概念的理论意蕴,把握其实践价值,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经验”这一概念的缘起及其基本含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键经验”这一概念出现在美国高宽课程(High/Scope)的理论体系中,用来描述学前儿童在社会、认知、身体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高宽课程的理论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主动获取学习经验是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关键经验是幼儿在各领域学习与发展中需要直接获取的重要经验——它涉及所有领域而不是个别领域,它指向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它强调的是重要经验而不是一般经验。
基于上述对关键经验的认识与理解,高宽课程的研究人员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整套共49条关键经验,并开始围绕关键经验帮助教师设计和组织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园课程。这种课程同时也把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说是对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重大突破。
★“关键经验”的更名及其拓展含义
参照美国各州研制的早期学习标准等研究成果,高宽课程的研究人员在2009年将“关键经验”正式更名为“关键发展性指标”(Key developmental indicators,KDIs)。为了更好地组织幼儿的学习,高宽课程的研究人员对照美国教育目标小组(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所提出的关于入学准备的相关内容,确立了五个课程内容领域,即学习方式,语言、读写能力和交流,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身心健康,艺术和科学。其下共有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
2010年,高宽课程的研究人员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将原先“艺术和科学”领域所辖的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和技术、社会学习四个子领域作为单独的领域呈现,从而将原先五个领域拓展至八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的关键发展性指标也作了修订,但指标数仍是58条(参见文末附录部分内容)。
高宽课程的研究人员列出这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和典型行为表现,进而为幼儿创设发展适宜性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提供发展适宜性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并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应该说,作为高宽课程的内容线索,关键发展性指标与关键经验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它有着以下内涵:
第一,所谓“关键”,是指这些经验是幼儿应该学习和了解的有重要意义的经验。高宽课程理论承认幼儿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具体知识与技能,但同时也认为无法穷尽地罗列所有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由此,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高宽课程理论主张教师在组织各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时,都应抓住其中既能链接其他方面的指标,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发展性指标。
第二,所谓“发展性”,是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不断发展的,它遵循某种顺序不断进阶,从简单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所谓“指标”,是强调教育者需要用证据来证儿正在学习哪些被认为是为入学或人生作准备的具体品质、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够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提出引导或支持方案,并使这种引导或支持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能清晰地显现出来。
可以看出,不论是关键 经验还是关键发展性指标,强调的都是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直接获得的、对幼儿持续学习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经验,而这些关键经验既是组织与实施课程的基本线索,也是对课程质量包括幼儿发展水平、师幼互动水平等进行评价的具体指标。
★ 具有直接获得性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即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关键经验,顾名思义,它也是一种经验,只不过是从各种经验中择取的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经验。为了理解关键经验的特征,我们有必要先对经验的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
从经验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经验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经验一定是个体与客观事物直接接触而获得的,这便是经验的本质属性,可以说,经验的首要特征是具有“直接获得性”。因此,高宽课程理论主张为儿童提供直接操作的机会,让儿童通过与材料和他人互动获得具体经验,并逐渐形成抽象概念。
其次,从经验的“直接获得性”可知,经验必然是个体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的方式获得的,而非被动接受的,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经验获得过程中的“个体主动性”。因此,高宽课程将儿童的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作为其核心。
高宽课程理论指出,儿童的主动学习是“通过直接操作物体,在与成人、同伴、观点以及事件的互动中,建构新的理解的学习过程”。儿童必须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取经验并建构知识,这一过程没有人能够代替。
最后,由于经验是个体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获得经验的过程又体现了“活动性”的特征。为此,高宽课程将活动作为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把整个活动室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材料的特点分成若干个活动区,让儿童能独立自主地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发展经验。
由此可见,关键经验作为一种从经验中划分出来的类型,也必然具备经验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其中,具有“直接获得性”是关键经验的首要特征。
★指向发展的意义
关键经验不是一般的经验,而是对儿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经验。所谓“关键”,至少包含两层意蕴:
第一,“关键”指向经验的基础性、稳定性。关键经验指向幼儿应该学习和了解的基本内容,如有关序列、数字、空间、分类、时间等经验,这些内容不太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虽然在不同时期其内涵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都是儿童发展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经验,能够为儿童更高水平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关键”指向经验的必要性。关键经验不是一般的经验,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儿童必须具备的。如杜威所言: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来自经验的,但并不表明一切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可见,并不是所有经验都可以称为“关键经验”,有些经验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是有限的,有些经验甚至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因此,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其中心问题是从各种现实经验中选出那些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关键经验。
第三,关键经验具有普适性。即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背景的儿童都会学习这些重要的发展经验。例如,不同地区的幼儿都会把物品分类装在容器中,都会拆分、拆装物体,尽管具体材料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展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关键经验的发展连续性是指幼儿的学习遵循某种顺序,会从简单的知识、技能过渡到更为复杂的知识、技能,幼儿在获得每种关键经验的过程中,会联系过去的经验和正在经历的体验,从而形成新的经验,而这些新经验又对他们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经验具有指导意义。这就展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例如,对于“学习方式”领域的“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这一关键发展性指标,幼儿的进步可能会表现在:一开始只能在成人的提示下作出非常简单的选择或计划(如,教师问一名幼儿打算去哪个活动区,他先说不知道,在听教师介绍了几个区
后,他没说自己要去哪儿玩,只是用手指了指积木区),随着经验的积累,他逐渐能作出复杂的计划并且会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计划,包括打算用什么材料完成以及怎么来完成,等等。
这就说明关键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反复学习、运用的机会,帮助他们的经验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如,在日常活动中要让幼儿有机会独立制定计划、作出决定,有机会自己选择游戏方式、材料和伙伴,从而反复学习和运用“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这一关键经验,促进幼儿逐渐拓展原有经验,实现关键经验上的发展。
★为教育提供了指引
2009年,“关键经验”更名为“关键发展性指标”。“指标”是指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和操作化的目标,强调的是教育者必须收集客观、详细的证据了解幼儿在关键经验上的发展水平,并循证施教,进一步支持幼儿获得各学习领域的关键经验。关键发展性指标可以成为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指引,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例如,围绕“学习方式”领域的“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一关键发展性指标,教师可以观察与记录幼儿在游戏中有关解决问题的典型行为。当观察到某幼儿总是要向教师求助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就应判断幼儿这一典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提供的材料难度过高,还是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只有准确地分析与评估幼儿在这一指标上的发展水平和需要,才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适宜的“支架”,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后续的活动。而后续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将再次收集证据,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以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总之,关键经验是儿童学习与发展中“关键”的“经验”,它的“直接获得性”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它在儿童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展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能作为教师观察、了解与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线索和证据。以上这些共同构成了关键经验的丰富内涵和特征。以此为基础,关键经验成为教师组织活动的内容框架,成为教师观察和研究儿童的指标以及基于这些指标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成为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核心。?
附录:
美国高宽课程八个领域的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2010年版)
一、学习方式
1.主动性:探索世界时展示出主动性;
2.计划: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
3.参与:集中于引起他们兴趣的活动;
4.问题解决: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5.资源利用:收集信息并对他们所处的世界形成一定的认识;
6.反思:对自我的经验进行反思。
二、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1.自我认同:有积极的自我认同;
2.胜任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3.情绪:识别、归类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4.同理心:展示对他人的同理心;
5.共同体:参与到班级的共同体中;
6.建立人际关系:与其他儿童和成人建立人际关系;
7.合作游戏:参与合作游戏;
8.道德发展:形成内在的是非观;
9.冲突解决:解决社会性冲突。
三、身体发展和健康
1.大动作技能:展示使用大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平衡性和收放自如;
2.精细动作技能:展示使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3.身体知觉: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知道如何控制;
4.个人护理:自己进行个人的日常护理;
5.健康行为:参与健康方面的实践。
四、语言、读写能力和交流
1.理解:理解语言;
2.说:用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3.词汇:理解并使用各种各样的词汇和短语;
4.语音意识:识别口语中的不同发音;
5.字母知识:识别字母及其发音;
6.读:为了消遣和获得信息而阅读;
7.印刷物概念:展示对周围环境中印刷物的知识;
8.书本的知识:展示对书本的知识;
9.书写:基于各种目的进行书写;
10.英语语言学习(如果适用):使用英语和他们的家庭语言(包括手势语言)。
五、数学
1.数字和符号:识别和使用数字和符号;
2.计数:数数;
3.部分-整体关系:合并和分解物体的数量;
4.形状:识别、命名和描述形状;
5.空间意识:识别人、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6.测量:通过测量对物体进行描述、比较和排序;
7.单位:理解和使用单位的概念;
8.模式:识别、描述、复制、完成和创建模式;
9.数据分析:利用数量的信息得出结论、作出决定和解决问题。
六、创造性艺术
1.艺术:通过二维、三维的艺术表达表现他们所观察的、所思考的、所想象的和所感受的;
2.音乐:通过音乐表达表现他们所观察的、所思考的、所想象的和所感受的;
3.动作:通过动作表达表现他们所观察的、所思考的、所想象的和所感受的;
4.假装游戏:通过假装游戏表达表现他们所观察的、所思考的、所想象的和所感受的;
5.欣赏艺术:欣赏创造性艺术。
七、科学和技术
1.观察:观察所处环境中的材料和程序;
2.分类:对材料、行为、人和事件进行分类;
3.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想法;
4.预测:预测他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
5.得出结论:基于经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6.交流想法:交流他们对事物的特征以及其工作机制的想法;
7.自然和物理世界:收集有关自然和物理世界的知识;
8.工具和技术:探索和使用工具与技术。
八、社会学习
1.多样性:理解人们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
2.社区角色:认识到人在社区中有不同的角色和作用;
3.决策:参与制定班级决策;
4.地理:识别并解释他们所处环境的特征及地理位置;
5.历史: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6.生态:懂得爱护他们所处环境的重要性。
-END-
配图/网络
编辑排版/周珊
⊙作者:霍力岩、高宏钰,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