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5月19日,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不幸逝世,他曾于2015年7月31日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研讨会上就幼儿教育发表观点,如今看来依然很有前瞻价值。谨以此文缅怀他对幼儿教育的深情与贡献。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今天,我想以“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这样一个题目,来纪念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这里的关键词一个是“科学化”,一个是“中国道路”。我想我们重温陈鹤琴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时代意义就在于此。


有一个短片说如今做孩子很难,我想现在不仅做孩子很难,办幼儿园也很难。如果你办国际幼儿园,有人会说你缺乏民族传统,如果你办国学幼儿园,有人会说你没有开放的思想;如果你让孩子学的东西多了,有人会说你“小学化”,如果学得少了,又说上幼儿园什么也学不着;如果把孩子培养得很有礼貌、很守规矩,有人会觉得你太死板,如果你这个幼儿园孩子很自由、很开放,又觉得你太放任……所以说,如何办园也还是很难的一个题目。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在于文化的碰撞。


2015年5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六家机构协办的“2015世界教育论坛”在韩国仁川举行。15年前,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制定了一个15年规划,其中就如何推动教育的发展确定了六项目标。今年在韩国仁川的论坛主题为“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大会总结了15年前所确定的目标实现的情况,同时也讨论了未来15年世界教育发展的目标。本届论坛有100多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出席了会议。与会各方共同发表了《仁川宣言》,设定了面向2030年世界教育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仁川宣言》明确提出:“我们将确保提供12年免费、公共资金资助的、平等并有质量的中小学教育。其中,普及为期不少于九年的义务教育,并确保学习者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鼓励提供至少一年高质量的免费和义务学前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获得高质量儿童早期发展、看护和教育的机会”。本届论坛高度重视教育质量。不仅提出了高质量教育的目标,确保儿童不但可以上学,更应该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最终使他们能够获得实现他们潜能所需要的技能,过上健康富裕的生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本届会议上指出,获得教育并不是一种特权,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行动,用知识“武装”年轻一代,以有效应对二十一世纪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指出,《仁川宣言》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承诺:让所有儿童和青少年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他们作为全球公民的潜能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政府应提供终身教育服务,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通向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钥匙。

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无论在规模拓展还是质量提高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的幼儿园达到20.99万所,比上年增加了1.13万所。其中,民办园有13.93万所,比上年增加5831所。在园的幼儿总规模达4050.7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56.02万人。其中,民办园在园儿童2125.3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5.12万人。幼儿园的园长、教师2014年年底是208万人,比上年增加19.52万人。201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7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这是我们国家近年来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但是,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在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都还有较大差距。所以,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走好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


有一位专家曾做过一个比较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六个国家的幼儿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西方的幼儿教育理念比较关注的是自我和自主,强调个人意志和自由;而东方的幼儿教育理念比较关注的是克己奉公,强调集体精神和规范行为。研究还发现,日本、韩国幼儿教育教材基本上体现的是东方理念,而中国的教材从理念上已经基本上接近西方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幼儿教育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大量的西方幼教理论引入中国,比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马拉古奇等人的理论。另一种情况是大量的西方幼教实践也引入中国,比如法国的“做中学”,德国的“自然森林教育”,新西兰的“儿童学习故事”等实践也在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基本上学习的是西方幼教理论,以西方幼教理论作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的幼教体系,从纲要制订到教材编写,都更多地体现了西方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有助于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的科学化。


但是,事实上还有很大差距。今年5月份我们到农村去调研,发现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大部分都是采用依靠附设学前班的方式来实现。没有幼儿教师,就把不能胜任教学的小学教师调到学前班去。所以,目前的问题就是我们在理念上没有注重实践化,在实践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科学化。因此,我们今天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实践有很重要的时代意义,就在于要走一条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的道路。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在他之前曾有很多教育家,也涉及到了幼儿教育,但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给中国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的应该是陈鹤琴先生。实践证明,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并最终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我们学习陈鹤琴先生,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应该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追求理想,不脱离中国实际;借鉴西方,不盲目模仿西方;重视理论,不忽视立足实践;全面育人,不放松生态改善。


一、追求理想,不脱离中国实际



陈鹤琴先生既追求理想的幼儿教育,但同时又不脱离中国的实际。1914年,陈鹤琴自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邮船上,他改变了学医的初衷。意识到要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应该从教育抓起,而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儿童事业。他的理想也得到一同到美国求学的陶行知先生的赞赏。


后来,他们一同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陈鹤琴对儿童无限热爱。他说:“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最近电视上演了一个关于最美教师的影片,有人问到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她说:“最好的老师是我喜欢孩子,而且孩子也喜欢我,而孩子因为喜欢我,所以也喜欢我教的东西。”其实,这些陈鹤琴先生早就做到了。他呼吁整个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


针对旧教育传统的弊病,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学说,其中最有影响、最具生命力的就是“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1947年陈鹤琴主编的《活教育的理论及实施》出版为标志,这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我们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还要特别注意他提出的旧教育的问题,即没有“动手”能力。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现实的幼儿教育中依然存在着如何把“死教育”变为“活教育”的困境。“活教育”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也依然富有指导意义。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指出,“做一个中国人与做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他满含深情地写道:“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遇,……争取民族独立;对内肃清封建残余,建树科学民主,这便是中国人当前的生活内容与意向,而活教育就是要求做这样的中国人、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先生概括出来了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还进一步阐释了现代中国人的概念,即“我们要做世界人,便要爱全世界的人类”;“爱那些站在真理一面的人类,真理是不会泯灭的,真理是我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最高准则。”所以,做中国人也不是单纯的有中国国籍的人,而是一个站在真理一边的中国人。


陈鹤琴认为,“做现代中国人”有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有了幼儿教育的目的论,就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读书和教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针对这样的问题,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并进一步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这是“活教育”的课程论跟“死教育”的课程论最根本的区别。


1928年,陈鹤琴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拟定工作。他旗帜鲜明地提倡“整个教学法”,即主张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整个教学法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幼教改革重要的课题,而如何把需要学的各个方面有系统、整个地教给儿童,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929年,陈鹤琴负责编制《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就以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等7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方法等三大部分组成。他还从教学实践角度提出了17种教育方法及要点。


1951年春,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详细地论述了新时期我国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是民族的,不是欧美式的;是科学的,不是封建的;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是发展的、连续的,不是孤立的;是配合目前形势和实际需要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的;培养五爱的国民公德和民主、团结、勇敢、守纪律的优良品质;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养成儿童能够说话的技能。”


从1928年陈鹤琴负责制定《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到1951年发表《幼稚园课程》的十大原则,体现了陈鹤琴幼稚园课程思想的逐步发展过程,《幼稚园课程》的发表,也标志着陈鹤琴幼稚园课程思想的形成。


(三)“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我们现在所谓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关键所在。最近,督导部门也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行了专项督导。


在督导过程当中出现的分歧,就是什么是小学化,到底是孩子学了小学的部分内容叫小学化,还是不要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前的教育,这两个看法不是很一致。有的人提出来,美国提出要在近期实现下放大学5%的课程到高中,要高中的学生有50%选修大学的AP课程。那这是不是叫做高中大学化呢?我认为,可能主要不在于课程内容,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加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


因此,“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我们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改革的重点。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他充分肯定传统的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讲授过程中,强调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充分接触中,通过自身观察和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一过程获得的知识,才能真实、亲切,还会进一步激发儿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活教育”的课程形式不但要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而且要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因之变更。


1941年陈鹤琴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

1944年,陈鹤琴在实验活教育筹划会议上提出了“五指教学法”来实践活教育,也被称为“五组活动”。他把五组活动用人的五个手指做比喻,五组活动包括儿童的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这五组活动在儿童成长中结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系统、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育网。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的课程模式。“活教育”的课程以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为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组织为主的模式。有人认为这种“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为单元”的课程形式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从西方引入的。其实,当年陈鹤琴先生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就已经提出来了。


二、借鉴西方,不盲目模仿西方




只有开放并善于借鉴,但不盲目模仿西方,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改革。陈鹤琴留美期间,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掌握了心理学的实验与研究方法。他特别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他说:“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他还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


1934年7月,陈鹤琴实地考察了欧洲11个国家的教育。通过参观欧洲国家的新型实验学校以及对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他对欧洲新教育有了切实的感受,认识到现代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比如各国都很重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而这正是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的。“做中学”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考试;而是重视学生动手,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也反衬出我们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陈鹤琴在借鉴西方教育学说的过程中,更注重中国的国情,他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我们现在的实践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跟美国不同,我们整个的文化的生态以及我们现在的家长需求也跟美国不同。


“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他强调了要借鉴, 但是一定要和国情相结合, 这一点仍然是我们现在进行改革时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国外的理论和国外的实践是必要的,在一段时间里面模仿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模仿的话,中国的幼儿教育往前走就很难适应现在时代的发展以及家长的需求。


所以,陈鹤琴为我们如何真正走出中国幼儿教育道路提出了指南。他指出:“ 今日抄日本, 明日抄美国, 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陈鹤琴在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这是在本国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从幼儿教育实践入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之路。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重视理论,不忽视与实践结合




理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跟实践相结合。现在理论跟实践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育界都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可以拿出一些先进的理论来,我们也可以拿出自己根据这些理论加以适度改造的理论来,同时我们也可以举例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整体的教育实践是跟理论一致的。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我们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理论表述得越来越深,而去看看我们常态的教育实践,却跟理论的距离很大。


1920年,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出生。陈鹤琴连续808天坚持每天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并用文字与摄影进行记录。他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模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


1923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陈鹤琴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成为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对于如何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地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所以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验,重视实践是幼儿教育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点至今仍然警示我们高度关注幼教科研中理论脱离实际,空喊口号而忽视试验和实证的倾向。我们注重“做”,不仅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应体现在我们的教育科研上。


四、全面育人,不放松生态改善




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面临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就是家园之间的矛盾。孩子所生活的社会、家庭和园所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如果我们园所的教育不注意优化整个生态,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改善,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会培养孩子的两面性。


1925年,陈鹤琴出版了专著《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以及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这部书甚至被评为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作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这本家庭教育书,如今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家长的需求有时候左右着幼儿园,因为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评价者,家长教育的缺失也会使幼儿园的导向出现问题。所以,需要对家庭教育引起重视,给予家庭教育正确的导向。

陈鹤琴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陈鹤琴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我们有时也会面临家长抱怨幼儿园,幼儿园抱怨家长的情况,协同难度很大。过去的家长是通过养老大积累经验来培养老二,现在一般是独生子女,没有办法积累这个经验。因此,如何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也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现在讲家园共育,关键在于观点一定要一致,方法一定要一致。


要使家长真正能够成为一个教育者,就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陈鹤琴认为,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等诸方面的教育任务。


陈鹤琴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主张,就是要全面改善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不仅在幼儿园创设好的生态环境,在家庭里面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孩子就像一棵树,要有土壤、肥料,还要有水、空气和阳光,需要在这样的生态环境当中成长。


如果我们家庭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孩子就很难健康发展。家庭应该为孩子入学读书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一书,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早期教育观念。已经把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的重要性阐述得非常清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如果我们帮助家长掌握陈鹤琴先生这些方法,实际上家庭的生态环境就会有更好的改善。家园共育,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全面改善幼儿生态环境,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与实效的重要课题。


五、结语




陈鹤琴说过,“我们希望新师资的培养,富有劳动生产的技能,富有组织建设的技能,不但人格、行为,可作人家的楷模,而且服务、为人,可都做人家的榜样。不但要做一个优良的儿童教师,而且要做一个优良的社会工作者”。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其中,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失误呢?一部分人在反思,我们幼儿教师的培养是不是过早地取消了幼儿师范,虽然符合许多青年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愿望,却导致现在农村极度缺乏幼儿教师。如何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我们整个幼儿教育的水平。所以,陈鹤琴提出来幼儿教师应该有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的精神要求。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要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实际上包括了“互联网+教育”,或者是“教育+互联网”。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进行创造。因此,幼儿园应该开展“微创新”活动,不要只急于参加国家的重点课题或者是省市的重点课题,应该鼓励每一位教师在他遇到问题时,自己提出一个课题,并来研究如何解决。


把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创造。而“微创新”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最近一些幼儿园开始搞“微创新”活动并对微创新成果进行奖励,这样就能调动起幼儿园老师的积极性。幼儿园老师当然需要物质的鼓励,但是也需要事业的发展。当他自己有创造的激情,而他的创造获得承认的时候,他的成就感会让他更热爱这个事业,所以我们各个地区各个园应该把这种微创新的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活教育”曾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受到不公正的批判, 但“ 活教育” 的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然站在时代的前沿,我们应当还“活教育”以应有的尊严,并借以推进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


我们今天纪念陈鹤琴先生,应当继承和发扬陈先生的献身精神、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把幼儿教育真正办成活教育,走出一条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的道路,从而对我们国家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陶西平先生2015年7月31日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本文转自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声明
1.本文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2.本文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

好 书 推 荐



点击下方!关注教育的世界公众号,点击交流分享→“自助搜文”,输入任意关键词就可以去搜索任何你想看的各类型文章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家陶西平:走科学化的中国幼儿教育道路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