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提出“家长持证上岗”的两会提案一经报道,就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的第1名。
提案一出,网友对此也是褒贬不一,评论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站支持方的认为该提案能促使家庭教育更为规范;而持反对意见则认为生不生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拿不到证就不让生孩子简直反人权。
其实就小编个人观点,该提议是非常好的,就应该早点提出来!而之所以很多网友持反对意见,是因为对该提案的理解过于表面。
01/没有证就不能生孩子
该提案中的重点是加强“准父母”的教育培训,家庭教育宜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就应该开始。这里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向准家长普及进行一些关于育儿常识的培训,更多是希望在生育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养育质量,而不是剥夺其生孩子的权利,只要有国家颁发准生证都是可以合法生育的哟,生不生孩子依然是家长自己的选择。
02 / 没有证孩子就不能上小学
在提案原文提到的是小学入学前对于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合格家长证书会随档案一同入学,一定不会影响到正式入学,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每个孩子上接受教育是他们的义务和权利之一。未合格的家长,具体落地可能会采取家长补考,线上学习等软措施。
03 / 提案是为了让家长取得证书
提案最重要的目的呼吁社会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持证上岗”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如果目的变成为了取得证书的结果至上,无疑代考,假证等现象也会应运而生,而这也与该提案的初衷相悖。
两会“持证上岗”提案的前世今生
“持证上岗”“合格家长”的提案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两会中曹德旺就提出过类似的提案,而且有部分地区也开始尝试,在线上通过家长培训的内容。而让家长取得合格的证书这样的一套形式和流程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也需要更多的规范。家庭教育已经渐渐的变得热门起来了,截至目前注册家长培训的企业机构就有1400多家,家庭教育咨询师的培训也渐渐兴起,国家对于家庭教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家庭教育内容的优化也是大势所趋。
“家长持证上岗”的提案再次被提出,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渐渐变成了一个社会的问题。
刚刚过去没多久的上海书店事件,面对一个10岁的儿童猥亵,一个5岁的女童的家长的回复是“这也女孩自己愿意的”,很多网友愤怒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家庭教育的缺失。
而同样是面对熊孩子,7岁的孩子把墨水洒到了楼下的衣服上的时候,江苏宿迁家长选择带着孩子爱家挨户的道歉,并且把这个所有的衣物都进行了清洗,如果不能清洗的,就进行了原价的赔偿。
一经对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跃然纸上。
“合格家长”,你做到了吗?
提案中的家长课堂对于家庭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种助力。虽然对于“合格家长”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小编认为至少有一个底线。联系当前的现实,小编能想到关于“合格家长”的三个关键词。
陪伴
前段时间跟同事聊到,因为我们工作的原因会有长期出差的情况,而经常一段时间出差后回来同事说孩子见他都没有那么亲密了,甚至会有点害怕。之前在奇葩说上,“如果一周没陪到一小时,是不是应该取消爸爸资格”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教育亦是如此。如果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能保证,其实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很难得以保证的。
尊重
随着信息越来越开放,很多身边的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越来越不好管:男孩子想去学跳芭蕾,女孩子非要学武术,甚至是过年发的压岁钱,孩子都不交给家长要自己留着花,以前家长说了算的老一套教育方法似乎行不通了。家长现在身份从以前的绝对权威变成了孩子的平等身份的朋友,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更显得重要,不管是尊重孩子对于兴趣的选择,还是尊重孩子对于时间和金钱的分配,更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想法的个体。
教养
我们常说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教养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过马路时要等绿灯,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些行为习惯说起来简单,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以身作则。生活中常常能见到带着孩子跟着人流横穿马路的中国式过马路,火车上大声哭闹不止的孩子和对此熟视无睹的家长。当前时代信息爆炸,孩子本来接收的信息就多,如果家长再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行为示范,孩子很容易错误进化成熊孩子。
最后做一个小调查,大家对于“家长持证上岗”的提案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可在留言区交流讨论。
附:“不合格家长”自查表,家长可以自查一下
创作者 | 张乐凯
编辑 | 橙子
温馨提示:更多有趣又专业的幼教咨询内容请点击下方“”前往“读懂儿童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