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区角材料花样繁多,但孩子们总是一会找不到这个,一会找不到那个,不仅让原本整洁的区角环境乱七八糟,慢慢也不喜欢区角游戏。
孩子不爱玩区角,原因很简单,相信我们大家都有经常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有没有留意过超市里面的商品是如何陈设的?
好的商品陈设会带给人好的购物体验,相反,如果看不到、找不到自己想要购买的物品,又或者看到却拿不到,那么我们的购物体验就会大打折扣,几次下来或许就不会再选择这个超市。
同样的,教室区角材料的存放也是这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看不到,就不会想到玩;如果看到了却拿不到,或玩完了不知道该放回哪里,都会影响孩子的游戏体验,久而久之就变得不爱玩。所以,区角材料的存储摆放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要想让孩子爱上区角材料,不妨尝试这四个关键:
1
看 得 见
所有的材料摆放,要让孩子一眼就能够看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在哪里。
-
需要盛放在容器中的材料推荐用透明的塑料容器和去盖的非透明容器,这两类容器的优点都是能让孩子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材料。
-
封闭又不透明的收纳盒不太适合,只能通过收纳盒外面的标识来猜测里面是什么材料。
(这两种都很适合收纳存放)
-
孩子喜欢看的图书正面一本一本立在矮柜上,让孩子一眼就看得到所有的图书,也很容易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那本书,
-
图书馆成人书架摆放书本的方式虽然很节约空间,但并不适合孩子去体验阅读。
(左边摆放不适合,右边摆放更清楚)
-
纸张的摆放也是如此,把纸张的大小和颜色区分开,一层一层更方便孩子拿取。
-
如果是无论大小都叠放一起,不但不方便实用,还会增加浪费的可能性。
(左边摆放不方便,右边分类更明确)
2
拿 得 到
存放材料时,老师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什么样的高度才是方便他们能看得到和拿得到的。
老师可以选择用低矮的、开放式的柜子或者放在地板上的大型收纳盒、箱子等存放材料,这样孩子不仅一眼就能看得到,而且自己就能拿到需要的材料。
3
看 得 懂
如果孩子找不到材料,除了看不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不懂。老师在做标识前,首先要了解该年龄班孩子的发展特点,本班孩子是否能理解标识所代表的含义。
下面为大家分享6种标识,并根据能理解的程度从易到难为大家进行了排序。
1、材料本身(该种标识尤其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
2、照片
3、图片目录(玩具包装盒上的图片)
4、轮廓图(1:1拓图)
5、老师画的符号
6、文字(一般不建议单独使用文字标识,老师可以把文字标识和其他几个标识结合起来使用。)
4
固 定 性
材料存放要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如果老师总是更换材料存放的位置,会导致孩子不能很快地找到需要的材料,在清理材料时也会出现困难。
所以,建议老师将同种材料长期存储在教室的同一个地方,这会增加孩子对材料的熟悉度,以及使用材料的积极性。
标识最好是成套的,在材料柜上和容器都要有。尽量在一个区角使用上面提到的所有标识(照片、图片、符号、文字),不仅满足班级里认知发展阶段不同的孩子。同时某些只愿意在一个区角游戏的孩子,他也能看到所有的标识,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此外,老师可以将同类材料放在一起,如将艺术区的蜡笔、水彩笔、画刷、铅笔等放在一起,鼓励孩子使用多种材料来支持他们的活动。
教室区角应该投放什么材料,如何摆放存储,区角如何布置,这些都要充分地考虑到孩子的发展特点及需求。
让孩子爱上区角,让孩子在游玩中去创造,在创造中学习,这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乐趣!
读
懂
儿
童
赋 能 教 师 助 力 成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