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MyMjY5NQ==&mid=2650469720&idx=1&sn=6300a3450e37483b374d883bbf6ae220
*文章来源于优师教研(ID:qujiaohuodong)
今天看到有很多家长在转发一篇文章,题目是《王福重:幼儿园正在祸害我们的孩子》(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光看了标题就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幼儿园祸害孩子???我下意识以为又是媒体在报导虐童新闻了,但这次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这篇文章通篇讲述的是家长忧虑孩子知识不够,导致在幼儿园阶段过早灌输孩子知识的社会现象,呼吁法律禁止幼儿园教授知识。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确还是存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改变家长的育儿观点。但作者在文中对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的观点,真得是不敢苟同。
截几段话,大家感受下:
“因此幼儿园的任务就是替家长看孩子。”
“因为幼儿园虽然是有老师,那些人也称作老师,但是他们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教师, 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都是远远不够的。”
“幼儿园里的所谓的这些老师们是没有资格进行这种教育的。”
“因为小学的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的。他们知道怎么样对孩子进行正规的规范的教育。”
我的天,这是对学前教育有多大成见才说得出这种观点?
谁告诉你幼儿园只是看孩子,幼师没知识水平和素质?
谁告诉你幼师没资格进行教育?
谁告诉你只有小学老师有教师资格证?
然而夺人眼球的标题,加上刺激家长负面情绪的文字,此文已有超过10万的阅读量,相信肯定有不少家长对幼师的成见多加了一层。
作为全国幼师的坚强后盾,小编有必要站出来为幼儿园老师们正名:这样的锅,我们不背!!!
01
幼儿园的任务不是替家长看孩子
教育部对于幼儿园的任务是这样定义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在幼儿园里,每一天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小学衔接:小班培养自理能力、中班培养社交能力,大班培养学习能力。
看似什么都不教,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培养习惯、具备适应小学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强行灌输各类知识更有意义地多!
02
幼儿园老师也是人民教师,她们具备专业的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40条第3款规定:
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我身边有许多老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其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生学历。老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智慧,在幼儿园里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发布者:幸福小花朵
幼儿园里的各类运动游戏,都在培养着孩子的各项动作能力的发展。而很多运动器械,都是老师们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的,饱含着幼儿园老师的智慧。
发布者:彼得潘
在小班生活区投放勺子、夹子、筷子、各种豆类,发展孩子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逐渐学会使用筷子。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老师会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来帮助孩子。
如果会这些都不算正儿八经的老师,那大学里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个笑话?
03
幼儿园老师有权利进行教学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7条第1款规定:
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
这是教师最基本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这一基本权利。
如果幼师只是在带带孩子,孩子如何会学会交朋友,团结有爱,懂礼貌懂规则,爱他人爱祖国?
实拍于上海市闵行区常春藤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礼貌教育并不是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而是渗透在孩子们一日生活中、环境中。不仅孩子们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老师们也会互相打招呼,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礼貌环境。
如果幼师只是在带带孩子,孩子如何会热爱自然、喜欢探索、充满好奇,以及对数学有初步的认知?
比起死记硬背,幼儿园的数学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数学概念。“夹毛球”游戏,孩子学会了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同时夹的动作,还锻炼了手部肌肉呢。
如果幼师只是在带带孩子,孩子如何在美与艺术熏陶中,能唱能跳能画,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
实拍于上海市虹口区密云路幼儿园
幼儿园里不会轻易地“教”画画,老师们更多地是启发孩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在幼儿园,不太会出现那些很“标准”、很成人化的美术作品,更多的是,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作品。
如果幼师只是在带带孩子,孩子如何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为升入小学后的书写做准备?
实拍于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阅读可不是看看书那么简单,看书之后,孩子们会将故事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手工、创意美术等等都是非常普遍的表达方式。
写在最后
学前教育并不能像考试分数一样具象化,它隐形地渗透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或许家长们并不会发现孩子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经历了1年,2年,3年……到毕业那一天,孩子们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成长,因为在这3年的每一天里,都有老师无微不至的悉心培育。
祸害孩子的从来都不是幼儿园,不是幼师,而是那些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尊重却喜欢大放厥词的某些人。如果你再看到类似的歪曲观点,请大声的告诉他,你错了!!!
*优师教研,全国230万幼师的资源百宝袋,分享最优秀的幼儿园环境资源及教学干货,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