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超云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品格教育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孩子学习的方法不是通过直接告诉,而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所以品格教育特别需要儿童周围的成人做好示范。但有的教师会疑惑,自己某方面做得很好,为什么孩子没学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成人光顾着自己表现,却没给孩子机会。当成人跟孩子一起经历一些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甚至可以讲一讲自己在那个时候也会紧张、害怕,又是怎么样克服的——这样一些东西就会帮到我们的孩子。
说回友善这个话题。儿童是小小心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们能敏锐把握周围人群中谁是友善的、谁是不友善的。因此,成人应为孩子友善品格的培养做好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友善的人。当生活中有友善、不友善事件发生时,应了解孩子的想法,基于想法进行引导。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具有偶然性,而且有些事件也不适宜让孩子直接面对。因此,围绕故事、绘本等进行交流、讨论,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格教育的方法。
绘本故事不只是阅读教学的工具,更是友善品格教育的好资源、好机会。这取决于我们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取决于讲故事中我们有哪些交流和对话,取决于我们提没提问、提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待孩子的回答。同一活动、同一资源、同一机会,有没有教育?是教育还是教训?是语言教育还是品格教育?全在于成人对教育的理解、心中的教育格局。
品格故事:
李园园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安康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关于责任意识,可能有的教师会疑惑:“娃儿那么小,懂得什么是责任吗?”也曾看到这样的新闻,孩子打碎45万“迪士尼城堡”,家长声称:“《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说明10岁以下的儿童不用负责任。”
但法律规定的是社会的底线,我们培养人却不能以底线为依据。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的人,才能去承担责任,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未来也更能在社会中找到价值、感受幸福。
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成年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能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经过漫长的培养。被突然告知“残酷真相”的青年,若并不具备“负责”的能力,只会感到孤立无援,甚至愤怒,亲子“拉锯战”势必反复上演。所以责任感的培养,幼儿园就可以开始了。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责任是什么。责任,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负责的人,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于依赖他人,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他人负责的人,敢于担当,更值得别人信赖。
但由于幼儿长期处于被照料者的地位,成人会不自觉地为幼儿代劳很多事。比如,代替幼儿整理玩具、在幼儿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代替幼儿穿戴、在幼儿犯了错该自己道歉的时候代替幼儿道歉……其实,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就是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代替少一点,幼儿的责任感也就多一点。
品格故事:
孙晓旭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科研教师
《幼儿观察与评价》课程资料 翻译者
我们常常能接受孩子是一个充满勇气、有胆量、敢于挑战的人。而大人常常不能接受孩子胆小、畏惧、退缩的表现。
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畏惧或害怕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它是人们对事物或情境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态度。并且“害怕”这种情绪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我们要正视“害怕”这件事。当然,有的父母会说:“但是我的孩子真的太胆小了,什么都怕!”那是因为你正在用成人的“勇气”去度量孩子面对的“恐惧”,总认为“都是小事情,不用害怕”。孩子害怕的东西千奇百怪,他们害怕黑夜、害怕假想的怪兽、害怕抽水马桶的声音……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些场合下表现出畏惧、逃避时,请不要草率地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作为孩子身边的成人,我们需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的焦虑。试着了解孩子在害怕什么,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才能给予孩子适宜的安慰和帮助,以减轻恐惧焦虑对孩子发展的不良影响。
成人看待孩子的眼光与心态极其重要。想一想你面前这个孩子为什么会退缩?回想一下那些他积极迎接挑战、冒险的画面,那时的他是如何做到的?而那时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培养勇气的第一步,理解孩子的畏惧,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鼓起勇气。
品格故事:
魏婷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哲学博士
如果你的面前有半杯水,你想到的是“哇,我有半杯水”,还是“啊,我只有半杯水”?我们很容易能总结出前者更乐观。直觉上我们不难判断乐观的人更受欢迎也更幸福。
大量研究也证明了乐观是幸福、健康与成功的重要元素。有人甚至说,是否乐观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是“存活”还是“蓬勃”。乐观的孩子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信心,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给生活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逆境中,乐观显得尤为宝贵。
面对麻烦,乐观的孩子通常有两个信念:第一,麻烦是暂时的,第二,我自己可以扭转困境。比如,搭了很久的积木被碰倒了,乐观的孩子不会沮丧太久,而想到“积木倒了,我还可以再搭一次”。当妈妈拒绝给自己买一个昂贵的玩具,乐观的孩子也不至太愤怒,因为“家里还有别的好玩具”,而且“自己可以慢慢存钱买”。
因此,积极心理学家说乐观是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韧劲的燃料,能支持他们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努力直至成功。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孩子认为快乐是必然、麻烦能解决、自己有能力、处处有机会,那么他会常常感到满足和快乐,也不那么容易焦虑和郁闷。
乐观的性格其实受先天影响不是很大,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因此成人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天性乐观或者天生悲观的标签,更应设法教他们方法去转化情绪,去引导他们拥抱充满喜悦、幸福的人生。
品格故事:
杨桂芬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说起“感恩”二字,心中总是充满情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早已不新鲜,古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与感恩父母相关的诗句,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类感恩他人的警句。那么,感恩教育的话题过时了吗?我认为,它不仅不过时,反而十分必需。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谈感恩?因为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幸以及误区。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讲的是一种“得”与“施”的关系,但却容易让人走进“我为你付出了,所以你必须给我回报”的误区。
感恩,从来不是“强迫”,也不是明码标价的交易,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我们需要的是对别人的付出、自己拥有的东西打心底生出感激,自主自发想要将这份美好回馈给他人,甚至传递给社会。包括感谢父母养育恩、感谢老师教育恩、感谢同学帮助恩、感谢社会关爱恩、感谢祖国培育恩、感谢自然赐予恩等。
感恩教育,需要成人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结合生活体验,让孩子经历“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递进的成长阶段。所以,感恩教育首先是“看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玟瑾曾这样分析,许多犯罪分子之所以走上伤人的道路,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感知不到)他人对自己的善意,而影响最突出的多与童年遭遇有关。远的不说,让孩子从身边人、身边事开始看见,懂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中充满爱与关怀,这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幼儿教育中需要不断跟进的课题。它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
品格故事:
张子照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现代汉语词典》将宽容定义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稍加分析,宽容主要有两层意思: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言行;原谅他人的冒犯。会宽容的人普遍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更积极的情绪,能合理处理与冒犯者的关系,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但3岁-6岁的儿童也有其发展特点。第一,孩子有时会通过惩罚与报复来原谅他人,如“你打了我,我打回来就原谅你”。第二,孩子有时会从后果的消除来原谅他人,如“碰倒了我的积木,如果帮我搭好就原谅你”。第三,孩子倾向于从道歉与否来考虑是否原谅他人,如“他跟我说过对不起了,我会原谅他”。第四,孩子会根据侵犯行为的意图来决定是否原谅,如“他只是不小心的,所以我会原谅他”。第五,孩子会根据侵犯后果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原谅,如“碰一下没关系,我可以原谅”。第六,孩子也会考虑与对方的关系,如“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原谅他”。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宽容主要体现在“原谅他人的冒犯”上,且他们很难无条件地包容别人。孩子有鲜明的自我中心倾向,如果宽容能让自己获得更大快乐则宽容,反之则不宽容。我们一边需要尊重他们的感受,一边也需要适时地推一把。宽容又被称为“恕”,字面来看“如心”,以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在学会宽容的过程中需要孩子破除自我中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这很难,需要关注他们内心的变化,给予理解,也给予他们冲撞自我的机会,陪伴他们一同去体验并为他们推出更开阔的天地。
品格故事:
梁娟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我们如今太需要“坚持”这个品质了。你是否发现,现在很多人做事常常三分钟热度,注意力难以集中,遇到困难就绕道走,仿佛我们越来越难坚持去做一件事了。但当我们研究成功的人普遍具有的品质时,坚持、有毅力一定位列其中。会坚持的人,就已经握住了通往成功的钥匙。
坚持,它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这意味着我们看待它的时候,需要与行为紧密连接。这个看似简单的词在我看来,有三个核心的要素:首先,我们要从价值上肯定它,认为它是值得的;其次,它应该是人们内心热爱的、愿意的;最后,需要付出较为持久的行动。
简而言之,坚持是一个人在知、信、行三方面的综合结果,当这三点都具备了,一件事才有持续下去的可能。用这种逻辑,我们或许可以去分析身边的很多情况。比如,孩子学打篮球,首先我们一定觉得它是有意义的——对身体好;其次孩子对它很感兴趣,所以孩子希望去学打篮球,愿意尝试坚持去上篮球课。但如果孩子觉得篮球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么多半就无法学下去。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会坚持呢?第一,坚持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第二,坚持能培养和锻炼人的意志力和信念。第三,坚持能给孩子自信。
人们在坚持中总会或多或少带来成就感和经验、能力的提升,它能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充满自信。坚持与毅力、坚毅等词密不可分,当我们的孩子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相信毅力自然也如影随形产生了。
品格故事:
精彩回顾
解析《评估指南》细则——来自华德福教育10个不一样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建设真正属于儿童的课程?我们从这所幼儿园寻找答案
这位儿童最佳代言人,他说教育很简单,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
这些国际优秀的儿童博物馆,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想在春天玩出新花样,这份活动指南请收好!
我就知道你“在看” ↓